qiāoluó

敲锣打鼓



敲锣打鼓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①谓欢庆祝贺。②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

出处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我们取得那么大的胜利,人家服服贴贴,敲锣打鼓。”

例子秦牧《艺海拾贝·惠能和尚的偈语》:“当年刚刚问世的时候,敲锣打鼓,闹得沸沸扬扬。”


基础信息

拼音qiāo luó dǎ gǔ

注音ㄑ一ㄠ ㄌㄨㄛˊ ㄉㄚˇ ㄍㄨˇ

繁体敲鑼打皷

感情敲锣打鼓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欢庆的场面。

近义词锣鼓喧天

英语beat drums and gongs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敲锣打鼓,这句成语虽然看起来像是在描述一种具体的活动或场景,但实际上它更多地被用来形容某种热烈、喜庆的氛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锣和鼓都是常见的乐器,它们的声音洪亮、节奏鲜明,常用于庆祝节日、迎接贵宾或是举办各种喜庆活动时。因此,“敲锣打鼓”这个词组往往带有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情感色彩。 从字面上理解,“敲锣打鼓”是指人们用槌子击打锣和鼓的动作。锣是一种金属制成的圆形乐器,中间凸起,边缘较薄,通过敲击其边缘产生声音;而鼓则是由动物皮革覆盖的圆筒形物体,通过敲击鼓面发出声响。这两种乐器声音的结合,能够营造出一种热闹非凡的气氛。 然而,在现代汉语中,“敲锣打鼓”更多地被用作比喻手法,用来形容一些事情进行得非常隆重或者声势浩大。比如,我们可以用它来形容一个盛大开业的场面:“商店开业当天,门口敲锣打鼓,吸引了许多路人的注意。”这句话中的“敲锣打鼓”并不是真的在说有人在实际敲锣打鼓,而是借用了这种形象来表达场面的热闹与隆重。 此外,“敲锣打鼓”还经常出现在描述某种宣传活动或是庆祝活动时。例如:“为了庆祝国庆节,社区组织了一场盛大的游行,队伍前面就是敲锣打鼓的表演者们。”这里同样使用了“敲锣打鼓”这一成语,以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总之,“敲锣打鼓”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述,更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热闹场景,还能让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敲锣打鼓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敲锣打鼓的意思解释、敲锣打鼓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隔靴搔痒 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望尘莫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多多益善 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厌其多。
扫地出门 原指把一切杂物都扫出门去;室内干干净净;不留任何东西。后比喻全部家产都被处理;连人也被赶出家门。
逢人只说三分话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炙手可热 炙: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八荒之外 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牛口之下 借指卑下的地位。
聊以自慰 聊:姑且;自慰:自我安慰。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
一场空 努力和希望完全落空。
挖空心思 形容费尽心计;想尽一切办法。
绊脚石 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祖传秘方 指祖先遗传下来的秘密配方。
吴头楚尾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不能自拔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令人满意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
文山会海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
死对头 指难以和解的仇敌。
无关紧要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共商国是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文治武功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狼吞虎咽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切树倒根 比喻彻底。
充耳不闻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雷大雨小 比喻说得多,做得少,声势很大,实效很小。
败德辱行 败坏道德和操守。
雅俗共赏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