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ǐnshíròu

寝皮食肉



寝皮食肉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①《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后以“寝皮食肉”形容仇恨之深。②借指勇武的行为或精神。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例子寝皮食肉男儿事,未分书生袖手间。金·元好问《射虎》诗


基础信息

拼音qǐn pí shí ròu

注音ㄑ一ㄣˇ ㄆ一ˊ ㄕˊ ㄖㄡˋ

繁体寢皮食肉

感情寝皮食肉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形容仇恨很大。

近义词食肉寝皮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寝皮食肉”这个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它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该成语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原文为:“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曰:‘寡君之使臣也,临病而有役,则告于司马,司马而后可以出师。今寡君实陨于德,不敢告病,无乃不可乎?’晋人以为言,乃退。于是宋襄公欲复战,使门尹般告晋师,晋师不许。宋人请战,晋人弗应。宋人曰:‘我实有罪,不敢烦大夫,请战。’晋人曰:‘寝皮食肉,何以报不谷?’” 在上述文段中,“寝皮食肉”被晋国人用来比喻对敌人的极端仇恨和无情的报复。具体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宋国想要开战,那么他们将会受到如此残酷的对待,以至于晋国人都会剥他们的皮、吃他们的肉,以此来表达对敌人的极度憎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一个正面使用的成语。它通常用来描述战争中的极端残忍行为或表达对敌人的极度仇恨。因此,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应当谨慎选择语境,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冒犯。 此外,从成语本身来看,“寝皮食肉”反映了古代战争中残酷的一面,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敌人可能采取极端手段进行报复的心理状态。不过,现代社会更强调和平与理解,这种极端的报复心态已经不再符合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因此,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这类成语时,应该结合历史背景,深入理解其含义,并且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促进和谐共处。 总之,“寝皮食肉”这一成语不仅揭示了古代战争的残酷性,还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避免极端情绪的产生,倡导以理性和宽容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矛盾。通过这样的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成语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寝皮食肉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寝皮食肉的意思解释、寝皮食肉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及时应令 与季节时令相适应。
强中自有强中手 比喻技艺无止境,不能自满自大。同“强中更有强中手”。
处之泰然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也作“泰然处之”。
绰有余裕 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材轻德薄 指才德疏浅。有时用为谦词。
不三不四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连编累牍 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流离转徙 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极重不反 同“极重难返”。
危急关头 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
反面无情 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海底捞月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弟子孩儿 弟子:歌妓,妓女。婊子养的。
狭路相逢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美人迟暮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唇枪舌剑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不宁唯是 宁:请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一刹那 刹那:梵文ksana的音译。指十分短促的时间。
以夷制夷 夷: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止戈兴仁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轰轰烈烈 轰轰:像声词;形容巨大声响;烈烈:火焰盛燃的样子。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流风馀俗 遗留的风气、习俗。
他山之石 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错误的外力。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神经过敏 ①症状名。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异常锐敏,神经衰弱患者大都有这种症状。②泛指多疑,好大惊小怪。
超凡入圣 凡:凡人;普通人。超越凡俗;进入圣贤境界。后来多指学术、技艺、修养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满天飞 形容到处都是。亦作“满空飞”。
有机可乘 机:机会;乘:趁。有空子可钻。指客观上提供了可以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