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ǐnshānzhěn

寝苫枕戈



寝苫枕戈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同“寝苫枕干”。

出处明·刘基《春秋明经·考仲子之宫筑王姬之馆于外》:“以大义言之,则公也方当寝苫枕戈之时,而与仇人主婚姻之礼,不亦悖乎!”


基础信息

拼音qǐn shān zhěn gē

注音ㄑ一ㄣˇ ㄕㄢ ㄓㄣˇ ㄍㄜ

繁体寢苫枕戈

感情寝苫枕戈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寝苫枕干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寝苫枕戈:一段悲壮的历史记忆》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句成语:“寝苫枕戈”。它源自《左传·成公十年》,原文为“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者,何也?’对曰:‘余厉也。尔杀余之子,余为厉以毙尔,犹未晚也。’”这段话描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君主晋景公梦见自己与厉鬼搏斗的故事。然而,“寝苫枕戈”的真正含义却并非来源于这一梦境。 “寝苫枕戈”中的“寝”,意指睡觉;“苫”,原指用草编织的席子,这里引申为粗陋的卧具;“枕”,则是躺着时头部所依靠的东西;“戈”,古代一种兵器。因此,“寝苫枕戈”字面意思是睡在草席上,头枕着戈矛,形象地描绘出一个人时刻保持警惕、准备战斗的状态。 “寝苫枕戈”常用来形容人处于危急存亡之际,不辞劳苦,随时准备战斗的精神状态。它体现了古人对于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以及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韧品质。这种精神在古代战争频繁的时代尤为重要,士兵们为了保卫家园,常常枕戈待旦,夜不能寐,展现了极高的爱国情操和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 而在现代语境下,“寝苫枕戈”则更多地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象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无论面临何种挑战,都要保持警觉,勇于拼搏,不畏艰难,始终怀揣着希望和梦想,努力奋斗,追求自己的目标。 总之,“寝苫枕戈”这句成语不仅记录了一段历史的记忆,更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英勇奋斗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传承。

寝苫枕戈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寝苫枕戈的意思解释、寝苫枕戈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默默无闻 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无声无息;不为人知。
月明千里 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学贯中西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贫贱不移 移:改变。不因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
翩翩起舞 轻捷飘逸地跳起舞来。
意气风发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照葫芦画瓢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推三阻四 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极重不反 同“极重难返”。
化鸱为凤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语本《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囊萤照雪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之死靡二 同“之死靡它”。
暴取豪夺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巧上加巧 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
生死有命 生死;生存和死亡。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的。指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
团团转 回环旋转,形容不知道怎么办好。
徇私舞弊 为了个人利益或照顾私人关系而弄虚作假;做不合法规的事。徇:依从;舞弊:用欺骗的方法做违反法规的事。
欺善怕恶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女生外向 向:朝着,引申为偏爱。女子成人总要结婚。指女子心向丈夫家。
兵微将寡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不可磨灭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知往鉴今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超然物外 超然:脱离;不介入;物:客观世界。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也比喻置身事外。
人面狗心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认贼作父 把坏人当作父亲;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
飞蛾扑火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