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úxiánxiàshì

求贤下士



求贤下士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访求贤士且礼遇之。

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每劝圣上诚意正心,求贤下士,圣上为之改容。”

例子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乞陛下特恩,赐以冠带,更使一朝臣往宣,乃见圣主求贤下士之至意。”


基础信息

拼音qiú xián xià shì

注音ㄑ一ㄡˊ ㄒ一ㄢˊ ㄒ一ㄚˋ ㄕˋ

繁体裘賢下士

感情求贤下士是褒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

近义词求贤用士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求贤下士:以谦卑之心求取贤能之才》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句成语:“求贤下士”,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组合,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和治国理念。那么,“求贤下士”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它呢? “求贤下士”的字面意思是“寻求贤能之人,谦逊地对待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求贤”是帝王或领导者的职责所在,而“下士”则体现了一种谦逊的态度。这句话最早出自于《汉书·武帝纪》,原文为“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在这里,武帝强调了选拔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对于那些看似桀骜不驯但实则具有非凡才能的人,应该给予机会,使其发挥自己的才能。 在中国古代,君主与士人的关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士”是指那些拥有深厚学识、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社会变革的动力。而“求贤下士”则是指君主主动寻找并重用这些优秀的人才,将他们视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力量。这不仅体现了统治者对人才的重视,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尊贤使能”的理念。在历史上,许多明君都深知这一点,他们积极地招揽贤才,如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唐太宗广开言路,任用魏征等直言敢谏的大臣,从而开创了盛世局面。 而在现代社会,“求贤下士”的意义同样深远。企业、组织乃至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我。在这个过程中,虚心向他人请教,尤其是向那些比自己更有经验、更具智慧的人求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总之,“求贤下士”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对古代帝王治国理政的一种描述,更是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精神财富。它启示我们要以谦卑的心态去发现并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优秀个体,因为正是这些人构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光亮,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求贤下士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求贤下士的意思解释、求贤下士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及时应令 与季节时令相适应。
僧多粥少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一时一刻 指非常短暂的时间。
杀手锏 喻指取胜的绝招。
人面兽心 空有人的外貌;品德却像兽类。形容品德极坏。
骨肉离散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胸有成竹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辞简意足 简:简要;足:充实,完备。文词简要而内容充实。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故步不离 故步:旧的步法。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遁入空门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不到黄河心不死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大千世界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为大千世界。后泛指广大无边纷纭复杂的世界。
进锐退速 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国泰民安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通俗易懂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材雄德茂 指才德杰出。
散言碎语 犹言闲言碎语。
快人快语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说爽快话。
心服口服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偶语弃市 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
草满囹圄 监狱里长满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极少。
鸡口牛后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前赴后继 赴:奔赴。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暴露无遗 暴露:显露;显现;遗:遗漏。全部、彻底地暴露了出来;没有丝毫遗漏。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