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úzhōngchūxiào

求忠出孝



求忠出孝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语本《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出处语本《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例子南朝·梁·梁元帝《上忠臣传表》:“资父事君,实曰严敬,求忠出孝,义兼臣子。”


基础信息

拼音qiú zhōng chū xiào

注音ㄑ一ㄡˊ ㄓㄨㄥ ㄔㄨ ㄒ一ㄠˋ

繁体裘忠出孝

感情求忠出孝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求忠出孝”这一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化观念,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组合,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在理解这个成语之前,我们先来解析它的字面意义和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 ### 字面含义 - **求忠**:意指寻求忠诚的人或品质。在古代社会,忠诚被视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无论是对待君主、父母还是朋友,忠诚都是衡量人际关系的重要标准。 - **出孝**:意味着通过实际行动展现出孝顺的行为。孝道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评价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依据。 ### 文化背景 这一成语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视。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强调“仁义礼智信”,其中“仁”与“义”尤其与“求忠出孝”密切相关。“仁”代表爱人之心,而“义”则包含了正义、忠诚等内涵。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求忠出孝”不仅是个人修养的目标,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 现代意义 尽管时代变迁,但“求忠出孝”的精神内核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在现代社会,虽然具体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价值——即对他人真诚相待、尽职尽责以及对家庭成员的关爱与尊重——依然值得每个人去实践和传承。无论是职场上的敬业态度,还是家庭中的亲情关怀,都可以视为这一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 总之,“求忠出孝”这一成语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道德指引。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重温并践行这一传统美德,无疑能够帮助我们构建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求忠出孝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求忠出孝的意思解释、求忠出孝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经帮纬国 经、纬:本指丝织物的纵线和横线,引申为治理、规划;邦:国家。指治理国家。
坚强不屈 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防患于未然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鬼瞰其室 谓鬼神窥望显达富贵人家,将祸害其满盈之志。
目不忍见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触目皆是 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见到的都是。
顾影弄姿 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种姿态。对着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种姿态。形容卖弄身形,自我欣赏。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连珠炮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互通有无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新官上任三把火 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画地为牢,议不入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比众不同 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
恶醉强酒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牛刀小试 牛刀:宰牛的刀。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试验。比喻有大本领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
扭直作曲 比喻是非颠倒。
一条龙 比喻事物首尾相连,排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线。也比喻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上的相关联的连续。
龙驭上宾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亡命之徒 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有求必应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生知安行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
北斗之尊 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比喻地位非常尊贵。
移日卜夜 指昼夜相继。
拨乱济危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单刀直入 单刀:短柄长刀;直:径直;入:刺入。用短柄长刀直接刺入。原意是认准目标;勇猛向前。后比喻说话、办事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悲不自胜 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
群山四应 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