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án

如椽大笔



如椽大笔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

出处宋 邵雍《大字吟》:“诗成半醉正陶然,更用如椽大笔抄。”

例子即便在这样黑暗的遭遇下,他还没有放下他那支如椽大笔,坚决保住他那颗新闻记者的良心。


基础信息

拼音rú chuán dà bǐ

注音ㄖㄨˊ ㄔㄨㄢˊ ㄉㄚˋ ㄅ一ˇ

繁体如椽大筆

正音“椽”,不能读作“cuán”。

感情如椽大笔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

辨形“椽”,不能写作“传”。

近义词才高八斗、笔补造化

反义词目不识丁

英语a big pen as large as a beam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如椽大笔:书写历史的巨匠》 成语“如椽大笔”出自《晋书·王珣传》,原文中提到:“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这句古文的大意是说,王珣梦见有人给了他一支像椽子一样大的笔,醒来后他就告诉别人说:“这预示着我将要为皇帝的去世撰写重要的文书。”不久之后,果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在古代,人们常用“如椽大笔”来形容写作的人才华横溢、笔力雄健。椽子是古代建筑上用于支撑屋顶的大木头,用来形容笔的大小和重量,实际上是在比喻使用这支笔的人拥有非凡的才能和影响力。后来,“如椽大笔”便被用来形容那些能够创作出重要文献或文学作品的人,也常用来赞美那些文笔出众、见解独到的作家或学者。 在现代汉语中,“如椽大笔”依然保留了其原有的含义,但更多时候是用来赞美某人的写作能力或者文章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比如,我们可以说某位作家用“如椽大笔”描绘了一个时代的风貌,或者某篇文章用“如椽大笔”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这样的表达不仅体现了对作者的高度评价,也反映了人们对文字力量的认可与尊重。 总之,“如椽大笔”这一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个成语,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灵感,激发自己在写作或其他领域的创造力。

如椽大笔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如椽大笔的意思解释、如椽大笔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奇花异草 罕见的奇异的花草。比喻美好或稀少的东西。
帮倒忙 指主观上想帮忙,实际上却起了反作用。
锲而不舍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八斗之才 八斗:指量多;才:才华。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诗文多而华美。
众喣山动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进道若退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风俗人情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夷为平地 夷:拉平,铲平。铲平使成一块平地。
鸡胸龟背 凸胸驼背。
孝子贤孙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泛指有孝行的子孙。
量能授官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黑天半夜 指深更半夜。
地大物博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欺人自欺 自欺:自我欺骗。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不在话下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无影无踪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匪夷所思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不宁唯是 宁:请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心服口服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当头棒喝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命途多舛 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千里命驾 命驾:命人驾车。备上车子到千里之外去拜访朋友。形容友情深厚。
古来今往 从古代到现代。
勿谓言之不预 不要说事先没有说过,表示事前已讲明白。
抗尘走俗 形容为了名利,到处奔走钻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