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òsàngkǎo

若丧考妣



若丧考妣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丧:死去;考:父亲;妣:母亲。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出处汉 扬雄《元后诔》:“享国六十,殂落而崩。四海伤怀,擗踊拊心,若丧考妣,遏密八音。”

例子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鲁迅《且介亭杂文 忆刘半农君》


基础信息

拼音ruò sàng kǎo bǐ

注音ㄖㄨㄛˋ ㄙㄤˋ ㄎㄠˇ ㄅ一ˇ

繁体若喪考妣

感情若丧考妣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极度悲伤。

近义词如丧考妣

英语pathetically anxious(pathetic anxiety)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若丧考妣:失落与哀伤的情感表达》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每一个成语背后,都蕴藏着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种哲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若丧考妣”这一成语,深入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若丧考妣”出自于《礼记·檀弓上》,原文是:“子夏问曰:‘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子夏泣曰:‘先王以为东宫太傅,敢问女何谓然?’子曰:‘女闻之矣乎?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子夏曰:‘弟子不敢当。’曾子曰:‘小功不税,而朋友不吊,恐其不能终丧也。’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子夏问曰:‘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子夏泣曰:‘先王以为东宫太傅,敢问女何谓然?’子曰:‘女闻之矣乎?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子夏曰:‘弟子不敢当。’” 在上述文段中,“若丧考妣”原意是指如同失去了父母一样悲痛,后引申为形容极度悲伤、痛苦的心情。在这里,“考”指的是父亲,“妣”指的是母亲,“若丧考妣”就是指像失去父母那样悲伤。在古代社会,父母在子女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他们不仅是生命的来源,更是道德的引导者。因此,失去父母对子女来说是一种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这种情感上的空缺和痛苦被形象地比喻为“若丧考妣”。 在现代汉语中,“若丧考妣”多用来形容人在遇到重大打击或巨大损失时,那种深深的失落感和哀伤情绪。它不仅表达了个人内心深处的痛苦,更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例如,在亲人离世、挚爱分手或者遭遇重大挫折时,人们可能会感到自己的世界仿佛崩塌了一般,那种无助和绝望的心情,用“若丧考妣”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此外,“若丧考妣”也常用于描述一些极端情况下,人们对某些事物或关系的强烈依赖和难以割舍之情。比如,一个长期沉迷于某项爱好或事业的人,在突然被迫放弃时,可能会产生一种失去依靠的感觉,这时也可以用“若丧考妣”来形容他们内心的失落与哀伤。 总之,“若丧考妣”这一成语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内涵,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人对于家庭、亲情的重视,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要勇于面对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而不是沉浸在无尽的哀伤之中无法自拔。

若丧考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若丧考妣的意思解释、若丧考妣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债台高筑 筑起很高的债务台。形容欠债很多。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一视同仁 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
自怨自艾 原指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现形容悔恨交加。怨:悔恨;艾:割草;改正。
晕头转向 晕:头脑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
起兵动众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气充志骄 谓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惜指失掌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当机立断 面临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当:面临;断:决断。
顿挫抑扬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自食其果 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形容自己做坏事;自己受害。
吃不了兜着走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
行不顾言 顾言:顾及自己所说的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倦鸟知还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己溺己饥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国无宁日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树欲静而风不止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文治武功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纵横天下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受益匪浅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从天而降 天上掉下来的。
密锣紧鼓 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昏聩无能 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荡然无余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金玉满堂 金、玉:黄金和美玉。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形容财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神不知鬼不觉 指形迹隐秘,不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