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gjǐng

桑榆末景



桑榆末景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同“桑榆暮景”。

出处清·顾炎武《与李霖瞻书》:“桑榆末景,或可回三舍之戈。”


基础信息

拼音sāng yú mò jǐng

注音ㄙㄤ ㄩˊ ㄇㄛˋ ㄐ一ㄥˇ

感情桑榆末景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垂老之年。

近义词暮景桑榆、桑榆暮景、桑榆暮影

英语old age(the evening of one's life)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桑榆末景:夕阳余晖下的生活哲学》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每一个成语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桑榆末景”。 “桑榆末景”出自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眷然顾幽褐,白云满芳颍。桑榆非晚照,愿为松柏并。” 在这首诗中,陶渊明描绘了一幅落日余晖的景象,以“桑榆末景”比喻晚年的生活状态。其中,“桑榆”指的是桑树与榆树,而“末景”则代表了黄昏时分的最后一抹阳光。这句诗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寓意:尽管生命已进入晚年,如同太阳即将落下山头,但仍有余晖可赏,意味着即使到了人生的暮年,依然可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享受生活的美好。 从字面上理解,“桑榆末景”是指桑树和榆树在傍晚时分的景象,象征着岁月流逝、人生即将走向尽头。然而,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它鼓励人们珍惜当下,无论处于生命的哪个阶段,都要积极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与目标。这种态度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于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命价值的不懈追求。 因此,“桑榆末景”不仅仅是一个描述自然景观的成语,更是提醒我们珍惜时光、活在当下的生活智慧。它告诉我们,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也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继续发光发热,就像夕阳一样,虽不再炽热耀眼,却能留下一抹温柔而美丽的光芒。

桑榆末景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桑榆末景的意思解释、桑榆末景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血气方刚 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血气:指精力;方:正;刚:旺盛。
说东道西 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如履薄冰 好像踩着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鼠凭社贵 老鼠把窝做在土地庙下面,使人不敢去挖掘。比喻坏人仗势欺人。
疙里疙瘩 文字不通畅,物体不平滑很粗糙。
贫贱不能移 不会因生活贫困,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半路出家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快心满志 见“快心遂意”。
心急如焚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极其焦急。焚:烧。
妻儿老少 见“妻儿老小”。
狭路相逢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拔茅连茹 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众建贤才 建:建树;贤才:优秀的人才。选用众多优秀的人才。
羽旄之美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意兴索然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安闲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家破人亡 家园被毁;亲人死亡。形容家庭惨遭不幸。
升官发财 谓提升了官职,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牛骥同槽 见“牛骥同皁”。
二三其意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众所瞻望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
移日卜夜 指昼夜相继。
字斟句酌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脱口而出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在此存照 照:查考,察看。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作凭证
空手套白狼 徒手抓住白狼。指无本买卖。
腾声飞实 传扬名声与功业。谓使名实俱得传扬。
家常便饭 家中日常饭食。也比喻常见的、平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