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shū

三余读书



三余读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出处《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例子余尝以三余读书,讲习之暇,读其文。(晋 陶潜《感士不遇赋序》)


基础信息

拼音sān yú dú shū

注音ㄙㄢ ㄩˊ ㄉㄨˊ ㄕㄨ

繁体三余讀書

感情三余读书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读书刻苦。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 成语解析:三余读书 在浩瀚的成语海洋中,每个成语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充满智慧与毅力的成语——“三余读书”。 #### 一、成语释义 “三余读书”字面理解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这里的“三余”并不是指三个特定的时间段,而是泛指任何空闲的时间,包括夜晚、冬天和雨天。这三个时间段通常是人们休息或无法外出活动的时候,但古人认为这些时间恰恰是读书学习的最佳时机。 #### 二、成语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见于《三国志·魏书·邴原传》。邴原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学者,他勤奋好学,即便是在生活的艰难时期,也从未放弃过读书的机会。据记载,邴原在晚上、冬天以及下雨的日子都会抓紧时间读书。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影响了后人,使得“三余读书”成为了一个鼓励人们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典故。 #### 三、成语寓意 1. **珍惜时间**:“三余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时间是宝贵的资源,不应该被轻易浪费。即便是看似不起眼的零碎时间,如果能善加利用,也能积累成巨大的知识财富。 2. **坚持不懈**:这个成语还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无论环境多么艰苦,只要有心学习,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时间。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3. **智慧选择**: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把那些看似没有意义的时间段转化为自我提升的黄金时段,这是一种智慧的选择。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充实自己,还能提高生活质量。 #### 四、成语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三余读书”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生活琐碎间仍不忘追求知识的人。比如,有人在上下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阅读书籍;有人利用午休时间学习新技能;还有人在等待孩子放学的时间里听有声读物……这些都是“三余读书”的现代演绎。 总之,“三余读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断充实自己,让知识成为照亮前行道路的灯塔。

三余读书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三余读书的意思解释、三余读书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目迷五色 迷:迷乱;五色:指各种颜色。眼睛被五彩缤纷的事物所迷惑。形容色彩纷呈;使人眼花缭乱;也形容事物错综复杂;辨不清本质所在。
皆大欢喜 皆:都。人人满意;全都高兴。
一路风尘 形容旅途辛苦。
手下留情 下手处理事情时;留些情面;不把事做绝。
金屋藏娇 金屋:富丽华贵的房屋;娇: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嫖的女儿。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作妇。后指特别宠爱某美貌女子;也特指纳妾。
防患于未然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无时无刻 时、刻:时间;时候。没有一时一刻。
功成名就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三长两短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成竹在胸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困而不学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海底捞月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鱼死网破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指拼个你死我活。
进锐退速 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有目共睹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敢不承命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熟能生巧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胡子拉碴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
著手成春 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
满园春色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目无全牛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依样画葫芦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材雄德茂 指才德杰出。
勤学苦练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信口开河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性命攸关 攸:所。形容事关重大,非常紧要
千真万确 真:真实;确:确实。形容情况非常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