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ǎngláozuì

赏劳罚罪



赏劳罚罪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赏功罚罪”。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吾人奉命讨之,诸君幸皆努力向前。大军到处,不得扰民。赏劳罚罪,并不徇纵。”


基础信息

拼音shǎng láo fá zuì

注音ㄕㄤˇ ㄌㄠˊ ㄈㄚˊ ㄗㄨㄟˋ

繁体賞勞罰辠

感情赏劳罚罪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赏高罚下、赏功罚罪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赏劳罚罪:解读古代公正与奖惩之道》 在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中,语言文字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成语作为汉语言文化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其中,“赏劳罚罪”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公正原则,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勤劳和犯罪行为的基本态度。 “赏劳罚罪”出自于《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为:“赏不遗功,罚不避罪。”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在给予奖励时,不应遗漏任何有功之人;在实施惩罚时,也不应放过任何有罪之人。这既是对古代君主治国理政的一种要求,也是对普通民众日常行为的一种规范。 从字面上理解,“赏劳”即为奖励那些勤奋工作、贡献突出的人。在古代社会,劳动被视为一种美德,而那些能够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为国家或家庭做出贡献的人,自然应当得到相应的认可与奖励。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够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另一方面,“罚罪”则是指对于那些违反法律、道德规范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古人认为,只有当每个人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时,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因此,对于犯罪行为的严惩不仅是对受害者权益的保护,更是对潜在违法者的震慑。 在现代社会,“赏劳罚罪”的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构,都应该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员工的表现给予合理的激励;同时也要坚决打击违法行为,维护社会正义。这不仅有助于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也有利于培养公民良好的法治意识。 总之,“赏劳罚罪”这一成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奖惩制度,更是一种社会治理智慧的体现。通过学习这一成语,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管理思想,也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为构建更加美好的现代社会贡献力量。

赏劳罚罪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赏劳罚罪的意思解释、赏劳罚罪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干净利落 形容没有多余的东西。令人爽心悦目。也形容动作熟练、敏捷准确。
酒囊饭袋 囊:口袋。装酒装饭的口袋。喻指只会喝酒吃饭而毫无能力的人。
杨柳依依 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皮开肉绽 绽:裂开。皮肉都裂开。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
流离转徙 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万无一失 指绝对不会出差错。万:形容很多;失:差错。
前脚后脚 比喻紧跟着。
酒后茶余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走南闯北 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闯荡。
水中捞月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狭路相逢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海水不可斗量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赴汤蹈火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敢不承命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道山学海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画地为牢,议不入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平心而论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女生外向 向:朝着,引申为偏爱。女子成人总要结婚。指女子心向丈夫家。
纵横天下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之子于归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手不释书 犹手不释卷。
似是而非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胡支扯叶 见“胡枝扯叶”。
绵里藏针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义不容辞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拨乱济危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