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兼味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食不二味”。
出处《韩诗外传》第八卷:“大侵之礼,君食不兼味,台榭不饰,道路不除。”
例子《梁书·江革传》:“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
基础信息
拼音shí bù jiān wèi
注音ㄕˊ ㄅㄨˋ ㄐ一ㄢ ㄨㄟˋ
感情食不兼味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生活俭朴。
近义词食不二味、食不累味
反义词大吃大喝、食案方丈、食必方丈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食不兼味”:品味古人的简朴与专注》
在浩如烟海的汉语成语中,“食不兼味”是一个充满韵味且能让我们窥见古人生活态度与品德修养的成语。
一、字面含义
从字面上看,“食不兼味”的“食”是吃的意思;“兼”有同时具有或并存之意;“味”指的是味道,这里可引申为食物。合起来就是吃饭时不吃两种菜肴,形容饮食非常简单、朴素。这并不是说古人真的每餐只吃一种食物而觉得理所当然,而是表达了一种在饮食上不过分追求丰富和奢华的态度。
二、历史渊源
这个成语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最早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仓颉固以知之矣。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主不察,则奸臣伤贤。尧明于君而暗于父,舜智于治而昧于子,禹称于代而不顾家室,汤、武身贵顺天下,周公诛弟以辅王业,此六王者,高祖曾孙之所以法也。何以征之?若周公者,可谓能断大事矣,杀管叔,囚蔡叔,以安周室,兼制天下,又况于‘食不兼味’乎?”这里提到周公为了安定周室,处理天下大事,连饮食都十分简朴,不会同时享用多种美味佳肴,一心扑在国家大事上。
三、文化内涵
1. 简朴的生活态度
- 在古代社会,尤其是在那些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靡之风的思想体系下,“食不兼味”成为一种被推崇的生活方式。这种简朴不是因为贫困而无奈的选择,而是一种主动的、基于道德自觉和对物质欲望克制的选择。例如,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君子们认为过度追求口腹之欲会使人陷入物欲的泥沼,从而迷失本心,偏离仁义礼智信等高尚品德的追求。所以,他们以“食不兼味”来表明自己对于物质享受的淡泊,更注重精神层面的富足。
2. 专注做事的精神象征
- “食不兼味”还象征着一种专注的精神。就像周公那样,他忙于治理国家、稳定大局,没有心思去追求复杂的美食享受。在我们现代社会中,这种专注同样是非常宝贵的品质。当我们专注于一项事业、一个目标的时候,往往会减少对外界无关事物的过多关注,包括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无论是科学家沉浸在科研探索中,还是艺术家全身心投入创作,他们可能也会像古人“食不兼味”般,暂时忘却其他琐事,将全部精力集中在自己的追求上。
四、现代启示
虽然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我们的饮食选择比古人要多得多,但“食不兼味”依然有着深刻的现代意义。它提醒我们不要被琳琅满目的美食诱惑得失去了生活的本质。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陷入过度消费和追求短暂的感官刺激之中。我们可以借鉴“食不兼味”所传达的简朴和专注理念,学会简化生活,珍惜每一餐饭食,不铺张浪费,并且在面对各种诱惑时能够坚守内心真正重要的东西,比如健康、家庭、理想等。同时,在工作和学习方面,也要培养专注力,排除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之,“食不兼味”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描述饮食习惯的词汇,它承载着古人对于生活的思考、品德的追求以及对待世间万物的态度,值得我们在现代社会细细品味和传承。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绘影绘声(意思解释)
- 太岁头上动土(意思解释)
- 彬彬有礼(意思解释)
- 日日夜夜(意思解释)
- 物腐虫生(意思解释)
- 志在千里(意思解释)
- 兵无常势(意思解释)
- 偃旗息鼓(意思解释)
- 春冰虎尾(意思解释)
- 以毒攻毒(意思解释)
- 融会贯通(意思解释)
- 敢不承命(意思解释)
- 匡谬正俗(意思解释)
- 歌舞升平(意思解释)
- 定国安邦(意思解释)
- 分工合作(意思解释)
- 度德量力(意思解释)
- 雷大雨小(意思解释)
- 不合时宜(意思解释)
- 性命攸关(意思解释)
- 了如指掌(意思解释)
- 狂风暴雨(意思解释)
- 前赴后继(意思解释)
- 字斟句酌(意思解释)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意思解释)
- 形形色色(意思解释)
- 东道主(意思解释)
- 面授机宜(意思解释)
※ 食不兼味的意思解释、食不兼味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分道扬镳 | 道:路;镳:马嚼子;借指为马;扬镳:驱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
胡作非为 | 指毫无顾忌或不考虑后果地肆意行动。非为;干坏事。 |
条条大路通罗马 | 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
不折不扣 | 折、扣:原为商业用语;商品按原价扣除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不差。 |
林下风致 | 同“林下风气”。 |
一视同仁 | 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 |
孤身只影 | 形容孤单一人。 |
一时一刻 | 指非常短暂的时间。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
举重若轻 | 举起重物就像举起轻东西那么容易。比喻能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 |
白日见鬼 | 大白天见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闲、冷落。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孜孜以求 | 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样子)。 |
连编累牍 | 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
兵荒马乱 | 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
止沸益薪 | 谓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
可想而知 | 想:推想。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 |
十全大补 | 药名。含有十种名贵的滋补药物。比喻某项方案或方法对事情有巨大补益。 |
目不忍见 |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
遁入空门 |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
庖丁解牛 | 庖丁:厨师。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
巧上加巧 | 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 |
困而不学 |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
离弦走板 |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
目不斜视 |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
罪上加罪 | 指罪恶更为严重。 |
战天斗地 | 战、斗:泛指斗争。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 |
急功近利 |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 |
匡谬正俗 |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