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īzhīxùn

诗礼之训



诗礼之训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例子宋·胡继宗《书言故事·父母》:“子承父教,云诗礼之训。”


基础信息

拼音shī lǐ zhī xùn

注音ㄕ ㄌ一ˇ ㄓ ㄒㄨㄣˋ

繁体詩禮之訓

感情诗礼之训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子女遵从父母的教诲。

近义词诗庭之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如同璀璨的星辰,点缀其间,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文化内涵。今天,让我们一同来探索一个富有诗意和教养意味的成语——“诗礼之训”。 ### 成语的来源 “诗礼之训”出自《论语·季氏》篇。原文是孔子对其弟子陈亢的对话:“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这段话描述了孔子的儿子孔鲤受到父亲教导的故事。孔子认为学习诗歌可以提升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学习礼仪则有助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地位的建立。 ### 成语的含义 “诗礼之训”原意是指孔子教导儿子学习诗歌和礼仪的行为,后来泛指通过学习诗歌和礼仪来培养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它强调的是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 ### 成语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诗礼之训”这一成语常被用来形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孩子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过程。它提醒我们,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文明礼仪以及审美情趣。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长为有责任感、有爱心、有文化素养的社会成员。 ### 结语 “诗礼之训”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教育的理念。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孩子们在诗歌的熏陶下感受美的力量,在礼仪的学习中学会尊重他人,从而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我们的文化才能源远流长。

诗礼之训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诗礼之训的意思解释、诗礼之训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风流人物 风流:指英俊的;杰出的。通常指对一个时代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旧指好色或轻浮放荡的人。
革风易俗 改变风气和习俗。
反唇相稽 反唇:回嘴;顶嘴;稽:争论;计较。受到指责不服气;抓住对方话把;反过来责问对方。
居重驭轻 指人主掌握兵权以制政权。
浪费笔墨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
难以置信 不容易相信。
头面人物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
牝鸡司晨 牝鸡:母鸡;司:掌管。比喻女人掌权当政。
安步当车 安:安详从容;不慌不忙。步:步行;当: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神采奕奕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冠绝一时 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主明臣直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命与仇谋 仇:仇敌。命运使自己经常与仇人打交道。形容命运不好,常遇挫折。
女扮男装 女子穿上男装,打扮成男子的模样。
文山会海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
将功折罪 将:拿;用;折:抵偿。用功劳来抵偿罪过。
唇枪舌剑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闲情逸致 逸:安闲;致:兴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牛骥同槽 见“牛骥同皁”。
千家万户 众多人家。
从天而降 天上掉下来的。
引领翘首 引领:伸长脖子;翘首:抬头。伸长脖子,抬着头。非常盼望的样子。
败德辱行 败坏道德和操守。
祝哽祝噎 祝:祷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古代帝王敬老、养老的表示: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
离本趣末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九州:指全中国。月亮普照全中国,而人间苦乐不同,少数人过着吃喝玩乐奢侈豪华的生活,好多人却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
伸手不见五指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拨乱济危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