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shǒuzhēngzhǐ

十手争指



十手争指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人如有不善,众人则争相指责。语本《礼记 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出处语出《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例子《新唐书·柳沘传》:“实艺懿行,人未必信;纤瑕微累,十手争指矣。”


基础信息

拼音shí shǒu zhēng zhǐ

注音ㄕˊ ㄕㄡˇ ㄓㄥ ㄓˇ

繁体十手爭指

感情十手争指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中华文化的浩瀚长河中,成语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比较冷门但同样富有深意的成语——“十手争指”。 首先,“十手争指”出自《礼记·缁衣》篇:“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十手所指,十目所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众人的注视下,一个人的行为会受到更多的约束,因为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可能被众人的眼睛捕捉到,进而形成舆论或评价。 那么,“十手争指”的字面意思是指十个人的手一起指向同一个方向。比喻众目睽睽之下,任何行为都会受到监督和评判。这与现代汉语中的“众目睽睽”、“明察秋毫”等成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强调在一个公开透明的环境中,个人的行为会受到更多关注和制约。 从文化角度解读,“十手争指”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诚信、道德的高度重视。古人认为,在公众面前的行为应当谨慎,因为一旦做出不当之举,便会招致批评和非议,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家族或社群的声誉。这种观念至今仍在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圈内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一种无形的社会规范。 在现代社会,“十手争指”这一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人们的言行更容易被广泛传播和讨论。因此,在网络空间中保持良好的网络素养,避免发布不当言论或参与网络暴力,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表现。 总之,“十手争指”这一成语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向我们传递了关于行为准则、社会监督以及自我约束的重要信息。它提醒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在众人的目光中,我们的每一步都显得格外重要。

十手争指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十手争指的意思解释、十手争指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倾家荡产 倾:倒出;荡:弄光。把全部家产都弄光了。
落落大方 落落:坦率开朗;举止潇洒自然。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定时炸弹 由计时器控制、能在预定时间自动引爆的炸弹。比喻潜伏的危机。
炒鱿鱼 因鱿鱼一炒就卷起来,比喻卷铺盖。指解雇。
一夕一朝 同“一朝一夕”。
高屋建瓴 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阿世取容 阿世:曲意迎合世俗;取容:博得别人的欢心。迎合世俗,取悦于人。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促膝谈心 促:挨近;促膝:膝盖挨近膝盖。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亲密地交谈心里话。
汗牛充栋 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唯物主义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轻重缓急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踵武前贤 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从天而降 天上掉下来的。
不宁唯是 宁:请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进进出出 走进走出,穿进穿出。
圆凿方枘 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避俗趋新 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鸳鸯:鸟名,比喻夫妻。乔太守审理案件时将错就错,乱点鸳鸯,将三对夫妻相互错配。比喻胡乱指挥。
忘乎所以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一棍子打死 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
一弹指顷 手指一弹的时间。比喻时间极短暂。
断子绝孙 指没有子孙后代。多用作诅咒语。
虎头蛇尾 头大像老虎一样;尾巴像蛇一样细。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孙庞斗智 孙:孙膑;庞:庞涓。孙膑、庞涓各以智谋争斗。比喻昔日友人今为仇敌,各逞计谋生死搏斗。也比喻双方用计较量高下。
踵事增华 踵:追随,继续。继续前人的事业,并使更加完善美好。
体规画圆 犹言依样画葫芦。谓墨守成规,一味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