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tiānzhǐ

誓天指日



誓天指日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对着天、日发誓。

出处明·方孝孺《正俗》:“而其臣抱君之遗孤,奔走海岛,誓天指日,拥立为帝。”


基础信息

拼音shì tiān zhǐ rì

注音ㄕˋ ㄊ一ㄢ ㄓˇ ㄖˋ

感情誓天指日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誓日指天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誓天指日:诚挚誓言的象征》 成语是汉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浓缩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在众多成语之中,“誓天指日”是一个颇为独特且充满力量感的成语。今天,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个成语的含义、来源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 一、字面意义与深层含义 “誓天指日”的字面意思是“指着天空发誓,指向太阳起誓”,在古代,人们认为天地之间存在着一种神圣的力量,而太阳则是光明与正义的象征。因此,当人们在关键时刻向天地或太阳发誓时,意味着他们愿意承担起巨大的责任,并且愿意接受来自自然界的监督与审判。这不仅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约束,更是对他人的一种承诺。在古代社会中,这样的誓言往往具有很高的法律效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成语的来源 关于“誓天指日”的具体出处并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测,这个成语很可能是从古人发誓的习惯演变而来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誓是一种非常严肃的行为,通常只有在涉及重大利益或者个人名誉的情况下才会使用。而“誓天指日”这种形式的誓言,则更加强调了誓言者的诚意和决心。 三、成语的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誓天指日”多用来形容人立下雄心壮志,或者做出某种庄重承诺时的情景。例如:“他站在众人面前,举起右手,誓天指日地保证一定要完成任务。”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主人公的决心,还传递出了一种庄严和神圣的气息。 四、成语的文化价值 成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誓天指日”这一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诚信、崇尚公正的价值观。通过学习和使用这类成语,我们不仅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誓天指日”是一个充满力量感和庄严感的成语,它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誓言,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希望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习,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在生活和工作中展现出更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誓天指日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誓天指日的意思解释、誓天指日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流离琐尾 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难言之隐 言:说;隐:隐衷;隐情;藏在内心深处的事。难以说出口的隐衷。
目光短浅 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顾后瞻前 同“瞻前顾后”。
乌合之众 合:聚合;众;许多人。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杨柳依依 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栋梁之材 可以做屋栋房梁的材料。比喻能够担当重任的人。
旁征博引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蹑手蹑脚 蹑:放轻脚步。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随。
饮水思源 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倒悬之危 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可想而知 想:推想。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
云天雾地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视死如归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作贼心虚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三三两两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善游者溺 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
款学寡闻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龙驭上宾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闲情逸趣 同“闲情逸致”。
白草黄云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牛骥同槽 见“牛骥同皁”。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顾景惭形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屡试不爽 屡次试验都不错。
踵武前贤 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形影相随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骄傲自满 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