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ùbīng

束兵秣马



束兵秣马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犹厉兵秣马。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基础信息

拼音shù bīng mò mǎ

注音ㄕㄨˋ ㄅ一ㄥ ㄇㄛˋ ㄇㄚˇ

繁体束兵秣馬

感情束兵秣马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准备战斗。

近义词厉兵秣马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束兵秣马”这一成语,看看它背后的故事以及它的含义。 ### 成语解析:“束兵秣马” #### 一、字面理解 首先,从字面上来看,“束兵秣马”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束”、“兵”、“秣”、“马”。其中,“兵”指的是兵器或士兵,“秣”是喂养的意思,“马”自然是指战马。因此,我们可以初步理解为“捆起兵器,喂饱战马”。 #### 二、引申含义 然而,成语的意义往往超越了其字面意思。在实际使用中,“束兵秣马”通常用来形容战前准备充分的状态,即军队已经做好了战斗的所有准备。这里的“束兵”并非真的要捆起兵器,而是表示武器已经磨砺好,随时可以使用;“秣马”则表明战马已经喂养得壮实,可以承担长途跋涉或激烈的战斗任务。整个成语表达的是军队严阵以待,准备迎接战斗的状态。 #### 三、成语出处与典故 “束兵秣马”的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原文记载,春秋时期,晋国与秦国交战,晋国将领先轸决定采取突袭战术。为了保证行军速度和战斗力,他命令士兵们“束甲而进”,同时“秣马厉兵”,以确保部队能够迅速到达指定位置并投入战斗。这段描述生动地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准备工作,也为后人留下了“束兵秣马”这一成语。 #### 四、成语应用 如今,“束兵秣马”不仅限于军事领域,还被广泛用于形容各行各业为即将到来的重大事件做准备的情况。例如,在大型比赛前运动员们的训练、公司为新产品上市所做的全面筹备等,都可以用“束兵秣马”来形容。 ###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束兵秣马”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对成语的学习,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还能从中汲取智慧,了解古人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方法。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让你对“束兵秣马”有更深的理解,并能在日常交流中灵活运用。

束兵秣马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束兵秣马的意思解释、束兵秣马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迩安远至 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进本退末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无法无天 法:法纪;天:天理。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口快心直 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孜孜以求 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样子)。
可想而知 想:推想。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
十全大补 药名。含有十种名贵的滋补药物。比喻某项方案或方法对事情有巨大补益。
铺天盖地 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来势猛烈。也作“遮天盖地”。
多情善感 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囊萤照雪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性急口快 性子急,有话就说。
纷乱如麻 麻:麻团。交错杂乱像一团乱麻。
目眩心花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缭乱,心神迷乱。
珠玉之论 形容精辟的言论,卓越的见解。
叽叽喳喳 语音杂乱。
举世无敌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
断织劝学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爱毛反裘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万变不离其宗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望尘靡及 见“望尘莫及”。
五花八门 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无所用心 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饱学之士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对牛弹琴 ①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②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主要讥讽说话的人);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
同功一体 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二缶钟惑 二:疑,不明确;缶、钟: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鲜为人知 鲜:很少。很少被人知道。
古为今用 指批判地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使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