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有余诛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犹死有余辜。
出处宋·苏轼《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臣等虽三尺之喙,日诵五车之书,反不如医卜执技之流、簿书奔走之吏,其为尸素,死有余诛。”
基础信息
拼音sǐ yǒu yú zhū
注音ㄙˇ 一ㄡˇ ㄩˊ ㄓㄨ
繁体死有余誅
感情死有余诛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罪大恶极。
近义词死有余责、死有余罪
英语Even death would not expiate all his crimes.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虽然不常见但极具特色的成语——“死有余诛”。这个成语可能对于许多人来说较为陌生,但它却有着独特的意义和深刻的寓意。
首先,“死有余诛”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即使死了,受到的惩罚也还是不够的”。其中,“死”指的是死亡;“有余”意指还有剩余,不足以覆盖;“诛”则是指责罚、惩罚的意思。综合起来,这个成语表达的是一个人所犯下的罪行极其严重,即便他生命终结,这种罪恶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其恶劣程度远超一般人的想象。
在实际运用中,“死有余诛”多用来形容那些罪大恶极的人,他们的行为令人发指,即便是死亡也无法抵消他们所造成的伤害和应受的惩罚。这样的描述不仅体现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同时也警示世人要时刻保持良知,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死有余诛”是一个成语,但它并不常见于日常口语交流中。通常情况下,它更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或正式的文书中,用于强调某种极端情况下的道德评判或法律制裁。通过学习这类成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念和价值取向,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死有余诛”这一成语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所传递的信息却是深刻而有力的。它提醒我们珍惜生命,遵纪守法,同时也让我们反思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善良与正直。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意思解释)
- 骨肉离散(意思解释)
- 费尽心机(意思解释)
- 鬼烂神焦(意思解释)
- 拉大旗作虎皮(意思解释)
- 多情善感(意思解释)
- 之死靡二(意思解释)
- 望而生畏(意思解释)
- 扶摇直上(意思解释)
- 室徒四壁(意思解释)
- 急功近利(意思解释)
- 半夜三更(意思解释)
- 摧身碎首(意思解释)
- 受益匪浅(意思解释)
- 尽诚竭节(意思解释)
- 扣人心弦(意思解释)
- 欢聚一堂(意思解释)
- 暴露无遗(意思解释)
- 魂飞天外(意思解释)
- 河山之德(意思解释)
- 惹是生非(意思解释)
- 土生土长(意思解释)
- 凤友鸾交(意思解释)
- 变化无方(意思解释)
- 国士无双(意思解释)
- 以身作则(意思解释)
-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意思解释)
- 三月不知肉味(意思解释)
※ 死有余诛的意思解释、死有余诛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声东击西 | 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虚张声势说攻击东边;实际进攻西边。声:声张;击:打击。 |
轻而易举 |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
不过尔尔 | 尔尔:如此如此。不过如此而已。 |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
夸大其词 | 词:言论。语言夸张;超过事实。 |
背腹受敌 | 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
处实效功 | 处:办理。效:效验,效果。功:功绩,成效。处理事情从实际出发,讲究功效。 |
主忧臣劳 | 忧:忧患。君主有了忧患,臣下就要为他效力。 |
投石问路 |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
路无拾遗 | 见“路不拾遗”。 |
识字知书 | 谓有文化知识。 |
倦鸟知还 |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
扶摇直上 |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 |
发号施令 |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
铁树开花 | 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铁树:也叫苏钱;常绿乔木;好多年才开一次花。 |
平心而论 |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
手不释书 | 犹手不释卷。 |
无影无踪 |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凌云之志 |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
一览无余 | 览: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
闭门读书 |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书不释手 |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
近在咫尺 | 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离。指近在眼前;很近。 |
甘之如饴 | 把它看成像饴糖那样甘甜。比喻甘心情愿地从事某种辛苦工作或虽处危困境地也能安然忍受。 |
脑瓜不灵 | 指人不聪明,思想转不过弯来。 |
解甲休兵 | 见“解甲休士”。 |
踵武相接 | 同“踵趾相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