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ānliángxīn

天理良心



天理良心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天理:自然之理,上天主持的公理。良心:旧指人类纯真善良之心。指人的天性善心。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一到院里,只听凤姐说道:‘天理良心!我在这屋里熬的越发成了贼了!’”

例子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多想想过去的封建社会是怎么的不合理没有天理良心,这样斗起来才有劲头。”


基础信息

拼音tiān lǐ liáng xīn

注音ㄊ一ㄢ ㄌ一ˇ ㄌ一ㄤˊ ㄒ一ㄣ

感情天理良心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感叹或发誓。

近义词天地良心

英语the course of nature and one's conscience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天理良心:一种道德的呼唤》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成语中,“天理良心”是一个颇为特别的成语。它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道德的呼唤,一种内心的自我约束,一种社会的公序良俗。 “天理良心”这个成语由两部分组成:“天理”和“良心”。其中,“天理”指的是自然规律和社会伦理,是上天赋予人的道德规范;“良心”则是指人内心深处的道德意识和是非判断能力。两者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天理良心”。 成语中的“天理”源自于古代儒家思想中的“天道”,即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其运行规律,而这些规律是由上天所规定的。这种观点在《尚书·洪范》中有明确的表述:“惟天之命,于穆不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上天的命令是永恒不变的,这便是“天理”的最初含义。而到了宋代,朱熹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他认为“天理”不仅是自然界的规律,更是社会伦理的准则。他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主张人们应当遵循社会伦理规范,抑制私欲,追求公正、公平。 “良心”则代表了人性中的善,是人们内心深处对于正义、公正、善良等美好品质的追求。《孟子·告子上》中提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这里的“仁”就是指人的善良之心,也就是“良心”。孔子也曾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人性本善的信念,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心”,那么他就无法遵循礼仪规范。 “天理良心”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具有高尚的品德。比如,当某人做了好事,我们会称赞他“真是个有天理良心的人”。同时,在批评一些违背道德规范的行为时,也会用到这个成语。例如,如果有人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我们可能会说:“你怎么能做出这么没有天理良心的事情呢?” 在现代社会,“天理良心”这个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变化。然而,“天理良心”作为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依然在维护着社会秩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天理良心”都是我们应该坚守的底线,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总之,“天理良心”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对于人性的认识,更蕴含了深刻的道德价值。它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内心的善良,遵循社会伦理规范,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天理良心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天理良心的意思解释、天理良心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怪诞不经 怪诞:离奇古怪;不经:不合常理。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见风是雨 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青山绿水 泛称美好山河。
逸游自恣 逸:安闲;自恣:放纵自己。安闲自在地漫游,任意放纵自己。
举重若轻 举起重物就像举起轻东西那么容易。比喻能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
劳民伤财 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
白日见鬼 大白天见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闲、冷落。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万马奔腾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奔腾:跳跃着奔跑。
过而能改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气象万千 气象:景象;万千:泛指极多。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雨散风流 比喻离散。
大张旗鼓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半夜三更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徒:空;羡:羡慕。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
升官发财 谓提升了官职,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立竿见影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见功效。
顾景惭形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匪夷所思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洗耳恭听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麻木不仁 不仁:失去感觉能力。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岁寒三友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为虎作伥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无所畏惧 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饿殍遍野 殍:人饿死后的尸体。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
坑坑洼洼 形容物体表面凹凸不平,高高低低。
惹是生非 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争事端。
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妖魔鬼怪 迷信的传说中危害人类的妖精和魔鬼。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东西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