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áonòngzhú

调丝弄竹



调丝弄竹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丝:弦乐器;竹:管乐器。弹拨吹奏乐器。

出处元·汤式《赠人》:“论文时芸窗下摘句寻章,论武时柳营内调丝弄竹。”


基础信息

拼音tiáo sī nòng zhú

注音ㄊ一ㄠˊ ㄙ ㄋㄨㄥˋ ㄓㄨˊ

繁体調絲弄竹

感情调丝弄竹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音乐。

近义词调丝品竹、调弦品竹、调弦弄管

英语play musical instruments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调丝弄竹”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它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在深入探讨这一成语之前,让我们先从字面上来理解它的含义。 “调丝”中的“丝”,通常指的是琴弦,古时的琴多为七弦琴或十三弦琴,而“调丝”则是指调整琴弦的松紧度,使音准达到最佳状态。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心思。“弄竹”中的“竹”,则指的是笛子等竹制乐器,而“弄”在这里有演奏、吹奏的意思。因此,“弄竹”可以理解为用竹制乐器进行演奏。 将两者结合起来,“调丝弄竹”就是指弹琴吹笛,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文人雅士闲暇之余,通过演奏乐器来陶冶情操、寄托情感的情景。它体现了古人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他们认为通过音乐可以达到修身养性、净化心灵的目的。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调丝弄竹”往往与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如“山林间调丝弄竹,流水潺潺,鸟鸣声声,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山水画之中”。这样的场景描绘不仅展现了文人士大夫们追求的高雅生活,也反映了他们对和谐自然的向往和尊重。 此外,“调丝弄竹”还经常被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相互交流的美好状态。正如琴瑟和鸣一般,人们在交流中寻找共鸣,共同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调丝弄竹”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人对于音乐艺术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当今社会,尽管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追求心灵上的平静与满足依然是现代人所共有的愿望。因此,“调丝弄竹”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即使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不要忘记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美好。

调丝弄竹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调丝弄竹的意思解释、调丝弄竹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显山露水 比喻出名,显露才能。
金不换 即使用金子来也不换,形容极为可贵。
落落大方 落落:坦率开朗;举止潇洒自然。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无妄之灾 无妄:意想不到的。意外的灾祸或平白无故受到的损害、牵连。
起兵动众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压岁钱 过阴历年时长辈给小孩儿的钱。
雪兆丰年 谓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秣马厉兵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牛口之下 借指卑下的地位。
故步不离 故步:旧的步法。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旁征博引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群龙无首 首:头;引申为领袖。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从统一行动。
同心合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自食其果 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形容自己做坏事;自己受害。
聊以自慰 聊:姑且;自慰:自我安慰。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
花言巧语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海底捞月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正人君子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战天斗地 战、斗:泛指斗争。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
死对头 指难以和解的仇敌。
兴高采烈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叽叽喳喳 语音杂乱。
胡子拉碴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
流里流气 举止轻浮,品行不端。
举世无敌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
黑天半夜 指深更半夜。
从天而降 天上掉下来的。
爱毛反裘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