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ězhēngzhēng

铁骨铮铮



铁骨铮铮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人有骨气,刚正坚贞。

出处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15章:“夕阳照红了铁骨铮铮的老人。”

例子张平《抉择》:“夏玉莲言之凿凿,一副铁骨铮铮的样子,同以前的夏玉莲相比,几乎完全改换了一个人。”


基础信息

拼音tiě gǔ zhēng zhēng

注音ㄊ一ㄝˇ ㄍㄨˇ ㄓㄥ ㄓㄥ

繁体鐵骨錚錚

感情铁骨铮铮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有正义感。

近义词铮铮铁骨

英语be firm and unyielding(with iron determination)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铁骨铮铮:坚韧不屈的精神象征》   “铁骨铮铮”这一成语,字面上看是形容人的骨骼坚硬如铁,实则比喻人具有坚强不屈、刚正不阿的品格。它不仅是一种外在形象的描绘,更是内在精神的彰显。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在逆境中保持尊严和气节的人,他们如同钢铁一般坚不可摧,即使面对艰难困苦,也绝不低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铮铮”一词通常用来形容金属撞击发出的清脆声音,而“铮铮铁骨”则是将这种声音与人体的骨骼联系起来,赋予了更加生动的意象。这不仅仅是在描述一个人身体上的强壮,更是在强调其内心的强大。这种强大,体现在面对困难时的不屈不挠,面对诱惑时的坚守底线,以及面对不公时的勇敢发声。它代表了一种精神上的力量,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一种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尊严和勇气的态度。   从古至今,许多历史人物都曾展现出铁骨铮铮的品质。比如南宋时期的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他坚决抵抗元军入侵,即使被俘后也毫不屈服,最终英勇就义。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铁骨铮铮”的典范。再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将军,他勇于直谏,不畏强权,为维护国家利益敢于直言进谏,同样体现了“铁骨铮铮”的精神风貌。   在现代社会,“铁骨铮铮”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在职场上遭遇不公正待遇,还是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我们都需要拥有这样的精神去面对挑战,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易放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成为一个值得尊敬的社会成员。   总而言之,“铁骨铮铮”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身体健康,更要锤炼意志力,培养出坚毅不拔的性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无惧任何风雨。

铁骨铮铮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铁骨铮铮的意思解释、铁骨铮铮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草衣木食 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
没颠没倒 指没分晓或纷乱的样子。
付之一炬 付:交给;之:它;炬:火把;一炬:一把火。给它一把火烧光。指用火烧毁。
炙手可热 炙: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肝胆欲碎 欲:将要。肝和胆将要破碎了。形容极度悲痛或非常生气。
功成名就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火烛银花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昂藏七尺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将寡兵微 寡:少;兵:士兵;微:衰败。兵少将少。形容兵力薄弱。
妻儿老小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负担。
妻儿老少 见“妻儿老小”。
珠玉之论 形容精辟的言论,卓越的见解。
一鼓作气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白草黄云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勤学苦练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知往鉴今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快人快语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说爽快话。
形影相随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雷大雨小 比喻说得多,做得少,声势很大,实效很小。
不在话下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认贼作父 把坏人当作父亲;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图穷匕见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束身受命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岁寒三友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赤胆忠心 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很忠诚;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也作“忠心赤胆”。
色厉内荏 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