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ngéryán

同日而言



同日而言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同“同日而论”。

出处《晋书·郗鉴传》:“及愍怀太子之废,可谓柔而有正。武秋失节之士,何可同日而言!”


基础信息

拼音tóng rì ér yán

注音ㄊㄨㄥˊ ㄖˋ ㄦˊ 一ㄢˊ

感情同日而言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否定句。

近义词同日而语、同年而语

英语to name on the same day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同日而言”:时间上的平等与差异》 在汉语成语中,“同日而言”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通常我们见到的是“同日而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把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往往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或不可比性。 那么,“同日而言”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呢?实际上,“同日而言”的表述并不常见,可能是输入错误或者是一种方言用法。因此,在此我们主要探讨“同日而语”。 成语“同日而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诸君皆言秦之弊,未尝见其利,今吾视其事,犹是也。同日而语,无乃不可乎?”这里的“同日而语”意指在同一天里谈论,但在这里更深层的意义是指将不同时期的事物放在一起讨论,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强调事物之间的巨大差异和不可比性。 在现代使用中,“同日而语”通常用于形容事物间存在显著差异,无法进行公平的对比。例如,当我们说“将他的成就与天才相比,简直是同日而语”,意思是两者之间存在天壤之别,不能相提并论。 成语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汉语,更能帮助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恰当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学习“同日而语”这一成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人对于时间和事物变化的认识,还能学会如何在描述事物时,准确地传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同日而言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同日而言的意思解释、同日而言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乘风破浪 乘:趁着。趁着顺风;破浪前进。比喻志向远大;气魄雄伟;不怕困难;奋勇前进;多含施展远大抱负之意。也作“乘长风破万里浪”、“长风破浪”。
辙鲋之急 辙鲋:陷在干涸车辙中的鲫鱼。比喻因厄迫身。
敬业乐群 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如臂使指 好像手臂指挥手指一样。比喻指挥、调动得心应手。
男女授受不亲 授:给予;受:接受;亲:亲自接触。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百战百胜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推三阻四 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不卑不亢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通都大邑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化鸱为凤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语本《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安步当车 安:安详从容;不慌不忙。步:步行;当: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顾影弄姿 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种姿态。对着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种姿态。形容卖弄身形,自我欣赏。
前脚后脚 比喻紧跟着。
民不畏死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败俗伤风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鬼鬼祟祟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抱恨黄泉 黄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阴间。心怀遗憾离开人世,死有遗恨。
意兴索然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遗世绝俗 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如痴如醉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卑鄙龌龊 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顾景惭形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运筹帷幄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空腹高心 腹内空虚而目空一切。形容并无真才实学。
匪夷所思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狂风暴雨 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
阴阳怪气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