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ōngshí

通儒达识



通儒达识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通儒达士”。

出处《南齐书·礼志》:“汉之于周,世代于此,通儒达识,不以为非。”


基础信息

拼音tōng rú dá shí

注音ㄊㄨㄥ ㄖㄨˊ ㄉㄚˊ ㄕˊ

繁体通儒達識

感情通儒达识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通儒达士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通儒达识:贯通古今的博学之士》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璀璨的文化瑰宝。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精神。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个充满智慧与力量的成语——“通儒达识”。 “通儒达识”出自于《汉书·公孙弘传》,原文为:“其有通儒达识,足以匡时济世者,朕甚嘉之。”这句话的大意是,那些具有广博学识、能够治理国家的人才,是皇帝非常欣赏的。在这里,“通儒”指的是精通儒家学说的人,而“达识”则表示见识广博、思想深邃。因此,“通儒达识”可以理解为既精通儒学又具备远见卓识的人。 在中国古代社会,儒家学说是主流思想之一,它强调仁爱、礼仪、忠诚等价值观念,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通儒达识”则更进一步,不仅要求精通儒家学说,还要求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深刻的思想见解。这样的人才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解决复杂的问题,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现代社会,“通儒达识”的内涵得到了新的诠释。尽管儒家学说不再是唯一主导的思想体系,但其核心价值观仍然被广泛认同。更重要的是,“通儒达识”强调的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包括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学科知识、敏锐的观察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的素质不仅适用于政治家或学者,同样适用于各行各业的人才。 因此,我们可以将“通儒达识”看作是一种理想人格的象征,它鼓励人们不断学习新知,拓宽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力。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拥有“通儒达识”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引领时代的潮流,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总之,“通儒达识”这一成语不仅是对古代知识分子的高度评价,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期许。让我们以此为激励,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努力成为一个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有广阔视野的现代人才。

通儒达识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通儒达识的意思解释、通儒达识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胡作非为 指毫无顾忌或不考虑后果地肆意行动。非为;干坏事。
歌莺舞燕 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势大好。
空穴来风 穴:洞、孔;来:招致。有了空隙就会招致风吹来。比喻流言乘机传开来;或比喻消息或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来由。
暴发户 指突然发了财得了势的人。
走马观花 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走:跑。
挥霍无度 任意花钱没有节制。挥霍;亦作“挥攉”。摇手称挥;反手称攉。引申为任意花钱。度:限度。
奇才异能 奇:少见的;异:特别的。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坏法乱纪 破坏法制和纪律。
连编累牍 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前脚后脚 比喻紧跟着。
公才公望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绘声绘影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大腹便便 便便:肥胖的样子。肚子又大又肥。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内空虚而言。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
意兴索然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顾景惭形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热气腾腾 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汲汲顾影 惶惶然自顾其影,孤苦失望的样子。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洋洋得意的样子。
雅俗共赏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空手套白狼 徒手抓住白狼。指无本买卖。
腾声飞实 传扬名声与功业。谓使名实俱得传扬。
坑坑洼洼 形容物体表面凹凸不平,高高低低。
头上末下 第一次,初次。
踵趾相接 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
寒木春华 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地平天成 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来情去意 事情的内容和原因。
好学不倦 倦;厌倦。爱好学习;从不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