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ōngshuòxué

通儒硕学



通儒硕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犹言通儒达士。

出处《南史·贺瑒传》:“通儒硕学,复见贺生。今且还城,寻当相屈。”又《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计论无倦。”

例子《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部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基础信息

拼音tōng rú shuò xué

注音ㄊㄨㄥ ㄖㄨˊ ㄕㄨㄛˋ ㄒㄩㄝˊ

繁体通儒碩壆

感情通儒硕学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通儒达识、通儒达士

英语a great learned literate(a profound scholar)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通儒硕学:探秘古代学者的博大精深》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有许多形容学者才华横溢、知识渊博的词语。其中,“通儒硕学”就是其中之一。它不仅描绘了学者的学识广博,也彰显了其道德高尚和学术成就的卓越。下面,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通儒硕学”的含义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通儒硕学”这一词组由两个部分组成:“通儒”与“硕学”。首先,“通儒”指的是学识渊博、学问贯通古今的学者。这里的“通”字,不仅表示全面掌握各种知识,还意味着融会贯通,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相互联系,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儒”则是指儒家学派的思想家和学者。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爱、礼仪、孝道等价值观念,这些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通儒”一词则侧重于描述学者在儒家文化方面的深厚造诣。 其次,“硕学”中的“硕”字有硕大、巨大的意思,这里引申为知识丰富、学识广博。而“学”则直接指代学问或学术研究。因此,“硕学”可以理解为拥有丰富知识和深厚学术功底的学者。这两个词汇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通儒硕学”,用来形容那些在儒家学说领域内具有广泛知识和高深学术造诣的人。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不乏通儒硕学的杰出代表。例如,东汉时期的郑玄,他不仅是经学大师,精通五经,还撰写了大量注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再如宋代的朱熹,他不仅继承和发展了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还编纂了《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学子研习儒家经典的必读书目之一。这些人物不仅以其深厚的学识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更因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社会贡献而被后人铭记。 总之,“通儒硕学”这一词语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对中国传统学术精神的高度概括。它要求学者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卓越的学术成就。在当今社会,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种追求真理、崇尚学问的精神依然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通儒硕学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通儒硕学的意思解释、通儒硕学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出师无名 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
一视同仁 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
居重驭轻 指人主掌握兵权以制政权。
山雨欲来风满楼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心里有鬼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计划。
斗唇合舌 犹言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仰屋著书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贫贱不能移 不会因生活贫困,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下临无地 临:居高处朝向低处。从高往下看,望不见底。形容地势极其陡峭。
安步当车 安:安详从容;不慌不忙。步:步行;当: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归马放牛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离弦走板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气象万千 气象:景象;万千:泛指极多。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囚首垢面 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室徒四壁 犹言室内空无一物。喻贫穷。
海水不可斗量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心旷神怡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异宝奇珍 珍异难得的宝物。
令人作呕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
兵微将寡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之子于归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如痴如醉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立竿见影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见功效。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无影无踪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如出一辙 辙: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刮目相看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别有用心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