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ōngshū

通书达礼



通书达礼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通诗书,懂礼仪。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原来田氏是东村田贡元的女儿,倒有十分颜色,又且通书达礼。”


基础信息

拼音tōng shū dá lǐ

注音ㄊㄨㄥ ㄕㄨ ㄉㄚˊ ㄌ一ˇ

繁体通書達禮

感情通书达礼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近义词知书达理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通书达礼:解读中华文化的智慧之光》 在浩瀚如海的汉语成语中,“通书达礼”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闪耀着历史的光辉,更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成语的世界,探索其背后的故事和深意。 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成语。“通书”中的“书”,并非泛指书籍,而是特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典籍、经典,尤其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而“达礼”则指的是通晓礼仪之道。因此,“通书达礼”的字面意义就是通晓经典文献并熟悉礼仪规范。然而,这仅仅是表面的意思,实际上它所蕴含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在古代中国,知识与道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不仅要精通经史子集,更要懂得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孔子曾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的“文”即是指书本上的知识,“质”则是指人的内在品质。一个人要想成为真正的君子,既要有丰富的学识,也要有良好的品德。因此,“通书达礼”不仅是对一个人学识水平的评价,更是对其人格魅力的肯定。 在现代社会,“通书达礼”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多样化,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于个人而言,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通书达礼”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宁静,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行为举止,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总之,“通书达礼”这一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组合,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髓。它告诉我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品德修养,努力成为一个既有才学又有教养的人。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这个成语中汲取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通书达礼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通书达礼的意思解释、通书达礼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不敢苟同 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事。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冷若冰霜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白费心机 白费心思,形容徒劳无益。
颠沛流离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流离:离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箪瓢屡空 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苦思冥想 绞尽脑汁,深沉地思索。
如法炮制 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指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蝶粉蜂黄 指古代妇女粉面额黄,妆扮美容。
喔咿儒睨 儒睨:强笑的样子。形容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惹事生非 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反面无情 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将寡兵微 寡:少;兵:士兵;微:衰败。兵少将少。形容兵力薄弱。
鬼鬼祟祟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鬼头鬼脑 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不置可否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生公说法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斗水活鳞 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珍楼宝屋 珍奇的楼阁,华丽的房屋。指富丽豪华的建筑物。
兵微将寡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黑天半夜 指深更半夜。
笑貌声音 笑貌:表情;声音:谈吐。指人的言谈、态度等。
飞蛾扑火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离本趣末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义不容辞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壮心不已 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
叫苦不迭 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
如火如荼 荼:音图。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