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usuōzhī

投梭之拒



投梭之拒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投梭折齿”。

出处唐·元稹《莺莺传》:“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

例子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虽遭投梭之拒,而未能忘情者也。”


基础信息

拼音tóu suō zhī jù

注音ㄊㄡˊ ㄙㄨㄛ ㄓ ㄐㄨˋ

感情投梭之拒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用于男女之间。

近义词投梭折齿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投梭之拒:一种婉转的拒绝艺术》 在古代汉语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成语,它们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既优雅又含蓄的成语——“投梭之拒”。 “投梭之拒”出自《晋书·列女传·陶侃母湛氏》,讲述了一个关于拒绝的故事。据记载,东晋时期,有一位名叫孟昶的官员,他非常仰慕当时一位名叫苏蕙的女子,想要向她求婚。然而,苏蕙却巧妙地以一首名为《璇玑图》的回文诗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在这首诗中,苏蕙通过精妙的诗句和布局,暗示了自己无意于婚嫁的态度。孟昶收到这封诗后,虽然心中有些失落,但还是感受到了苏蕙的智慧与高洁,最终选择了尊重她的意愿。 这个故事后来被提炼为成语“投梭之拒”,用来形容女子用巧妙的方式拒绝男子的求爱。其中,“投梭”原指织布时将梭子投入织机的动作,这里比喻女子用智慧和才情来进行回应;而“拒”则是拒绝的意思。整个成语传达出了一种女性在面对不适当追求时,既保持自尊又不失礼貌的拒绝方式。 在现代社会,“投梭之拒”仍然具有其独特的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尤其是在面对某些不太恰当或超出界限的请求时,可以采用更加委婉、智慧的方式进行回应。这样既能保护自己的权益,又能维护彼此之间的尊重与和谐。 总之,“投梭之拒”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智慧的体现。它教会我们,在遇到不合适的情况时,如何以优雅而有力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立场,同时也展现了东方文化中含蓄美的一面。

投梭之拒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投梭之拒的意思解释、投梭之拒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狼号鬼哭 形容哭声凄惨。
书通二酉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肝髓流野 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旁若无人 旁:旁边;若;好像。身边好像没有人。形容自视高大;态度傲慢。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筋疲力竭 筋:筋骨;疲:疲劳。形容非常疲乏。
陌路相逢 与陌生人相遇在一起。
余波未平 指某一事件虽然结束了,可是留下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尾生之信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草菅人命 菅:一种多年生的茅草;泛指野草、杂草。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残。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任意残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男女授受不亲 授:给予;受:接受;亲:亲自接触。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陈言务去 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
鬼烂神焦 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极重不反 同“极重难返”。
悬崖勒马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勒:收住缰绳。
安步当车 安:安详从容;不慌不忙。步:步行;当: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罄竹难书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死不开口 至死也不说话。指缄口不言
共商国是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珍楼宝屋 珍奇的楼阁,华丽的房屋。指富丽豪华的建筑物。
舞刀跃马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
迭床架屋 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升官发财 谓提升了官职,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立竿见影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见功效。
安身立命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绿林强盗 指山林的强盗。
热气腾腾 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气味相投 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