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读网成语词典推之四海而皆准推之四海而皆准的意思
tuīzhīhǎiérjiēzhǔn

推之四海而皆准



推之四海而皆准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之:代词,指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基础信息

拼音tuī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注音ㄊㄨㄟ ㄓ ㄙˋ ㄏㄞˇ ㄦˊ ㄐ一ㄝ ㄓㄨㄣˇ

感情推之四海而皆准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普遍性的真理。

近义词放之四海而皆准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推之四海而皆准”这句成语出自《礼记·中庸》,原句为“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诗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推而行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的行为准则,就像远行必须从近处开始,登高必须从低处起步一样。孔子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来说明家庭和谐的重要性,进而指出如果这种和谐能够推广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可以成为兄弟。 简单来说,“推之四海而皆准”的意思是说某种原则或理论具有普遍适用性,无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能得到验证和应用。它强调了事物的普适性和一致性,即一种好的理念或方法,不仅在特定情境下有效,而且在更广泛的环境中也同样适用。 这个成语经常被用来形容一种思想或理论具有广泛适用的价值和意义,比如在教育领域,如果我们发现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说这种方法“推之四海而皆准”,意味着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当前的教学环境,也能在其他不同的教育背景下取得良好的效果。又或者在社会管理中,一个成功的管理模式如果能推广到更多的组织中去,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总之,“推之四海而皆准”是一个强调普适性和一致性的成语,它鼓励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具备全局观和长远眼光,认识到好的理念和方法具有超越时空限制的力量。

推之四海而皆准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推之四海而皆准的意思解释、推之四海而皆准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女娲补天 女娲:传说中上古女帝名。有说是伏羲的妹妹;有说是伏羲的妻子。相传共工氏祝融败;斗触不周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新仇旧恨 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喜新厌旧 厌:厌恶。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用情不专一。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倒冠落佩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暴取豪夺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语重心长 重:郑重。恳切话说得诚恳;有分量;心意深长。
将寡兵微 寡:少;兵:士兵;微:衰败。兵少将少。形容兵力薄弱。
弟子孩儿 弟子:歌妓,妓女。婊子养的。
罄竹难书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新官上任三把火 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著手成春 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
心烦意乱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意兴索然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香火姻缘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升官发财 谓提升了官职,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忙不择价 匆忙中售货要不了好价钱。
迫不得已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凌云之志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屦及剑及 屦:鞋;及:赶上。形容人奋发兴起,行动果断迅速
昏聩无能 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命途多舛 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头上末下 第一次,初次。
大起大落 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
忠果正直 忠诚果断,持正刚直。
息兵罢战 兵:打仗。停止或结束战争。
滥用职权 指过分地或非法地行使自己掌握的权力。
地平天成 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