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óngchúgǒu

土龙刍狗



土龙刍狗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基础信息

拼音tǔ lóng chú gǒu

注音ㄊㄨˇ ㄌㄨㄥˊ ㄔㄨˊ ㄍㄡˇ

繁体土龍芻狗

感情土龙刍狗是贬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陶鸡瓦犬

英语hollow reputation without basis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土龙刍狗:一个古老寓言的现代解读》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成语如璀璨的星辰般点缀其间,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亦是文化的传承者。每一个成语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智慧。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个较为冷门但同样充满韵味的成语——“土龙刍狗”。   “土龙刍狗”出自东汉著名文学家张衡所著的《西京赋》,原文为:“土龙刍狗,不足比其数也。”其中,“土龙”指的是用泥土捏制的龙,“刍狗”则是用草扎成的狗。这两种物品在古代祭祀活动中常被用来作为祭品。然而,由于它们都是由廉价且易得的材料制成,所以并不具备任何实际价值。因此,“土龙刍狗”常被用来比喻无足轻重、微不足道的事物。   在古代社会,人们对于天地神灵有着无比虔诚的信仰。在祭祀仪式上,无论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都会尽力准备最为丰盛的祭品,以表达自己对神灵的敬畏之情。然而,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普通民众往往难以提供昂贵的祭品。于是,他们便开始寻找一些替代品,比如用泥土捏制的龙形雕塑以及用草编织的狗形模型。这些物品虽然看起来非常逼真,但却完全不具备任何实质性的意义。它们仅仅是为了满足形式上的需求而存在,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因此,当张衡在《西京赋》中提到“土龙刍狗”时,他实际上是在讽刺那些华而不实、徒有虚名的事物。   在现代社会中,“土龙刍狗”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逐渐失去了对事物本质的关注。许多人过于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却忽视了内在的真实价值。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个人生活中,也广泛地反映在社会各个领域。例如,在商业领域,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润而采取不正当手段,忽视了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在教育领域,部分学校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都是“土龙刍狗”的现代版体现。   因此,“土龙刍狗”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能力。我们应该学会区分表象与实质,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同时,也要警惕那些华而不实、徒有虚名的事物,避免被其表面的光芒所迷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实现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总的来说,“土龙刍狗”是一个富有哲理意味的成语,它不仅揭示了古代祭祀文化的特点,还对现代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通过理解这一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把握人生的方向。

土龙刍狗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土龙刍狗的意思解释、土龙刍狗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博通经籍 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朝思暮想 从早到晚思念不已。形容思念之深切。多用于男女恋情。
归心如箭 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解铃还须系铃人 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
学贯中西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放牛归马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力所能及 及:达到。自己的力量能达到。
举重若轻 举起重物就像举起轻东西那么容易。比喻能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
喟然长叹 喟然:叹气的样子。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
来踪去迹 踪、迹:脚印。来去的踪迹;指人、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举善荐贤 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大树将军 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庖丁解牛 庖丁:厨师。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慷慨悲歌 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妻儿老小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负担。
大开方便之门 给予极大的方便。
风急浪高 形容风浪很大。
半夜三更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各行各业 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
定国安邦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凡夫俗子 泛指平庸的人。
饥不择食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
斗南一人 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内。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
引领翘首 引领:伸长脖子;翘首:抬头。伸长脖子,抬着头。非常盼望的样子。
坐以待毙 待:等待;毙:死。坐着等死。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
草满囹圄 监狱里长满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极少。
当头棒喝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拨乱济危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