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舟漏网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吞舟是漏”。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宽斯严,简斯定,吞舟漏网,而不敢再触梁笱者何也?”
基础信息
拼音tūn zhōu lòu wǎng
注音ㄊㄨㄣ ㄓㄡ ㄌㄡˋ ㄨㄤˇ
繁体吞舟漏網
感情吞舟漏网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近义词吞舟是漏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成语“吞舟漏网”的语文讲解**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聊聊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成语——“吞舟漏网”。这个成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它背后蕴含的意义却十分深刻。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它的含义、来源以及用法。
---
### 一、成语的基本信息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吞舟漏网”这四个字的字面意思。“吞舟”,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吞下整艘船的大鱼;而“漏网”则指从渔网中逃脱出去。结合起来,“吞舟漏网”可以直译为:连能吞下一艘船的大鱼都从渔网中逃走了。这种描述听起来是不是很夸张?但正是这种夸张手法,让这个成语具有了强烈的表达效果。
---
### 二、成语的出处与典故
“吞舟漏网”最早出自《史记·酷吏列传》。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况于明哲乎?故曰‘法令如牛毛’,而奸邪不止者,此之谓也。今治狱吏得持其柄,生死在于掌握,岂可不慎哉!是以古者设官分职,必择贤能。若乃贪残暴虐,上下相蒙,则虽有吞舟之鱼,亦必漏网矣。”
这段话的大意是:如果执法者失职或腐败,法律再严苛也无法阻止坏人作恶,就像即使是一条巨大的鱼(比喻重大罪犯),也可能因为监管不力而逍遥法外。因此,“吞舟漏网”便用来形容那些本应受到惩罚的重大罪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被绳之以法。
---
### 三、成语的引申意义
从字面上看,“吞舟漏网”指的是大鱼逃脱渔网,但从深层次来说,它更多地用于社会和法治领域。具体而言,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法律制度的漏洞或者执法者的疏忽,导致一些严重的犯罪行为未被追究。例如,在现代社会中,当某些贪污腐败分子、黑恶势力头目或其他危害社会的人未能受到应有的制裁时,我们就可以用“吞舟漏网”来形容这种情况。
此外,“吞舟漏网”还隐含了一种警示意味:无论多么庞大的问题或多么严重的错误,只要存在监管上的松懈,就可能酿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因此,这个成语提醒人们要注重细节、完善规则,并加强执行力度。
---
### 四、成语的实际运用
了解了“吞舟漏网”的含义后,我们不妨看看它在实际语言中的应用。比如:
1. **新闻报道**
在揭露某地司法腐败现象时,记者可能会写道:“近年来,该地区屡次出现‘吞舟漏网’的情况,一些涉案金额巨大的嫌疑人竟然长期逍遥法外,引发了公众对当地执法部门的质疑。”
2. **文学创作**
在小说或散文中,作者可以用“吞舟漏网”来刻画某个反派角色的命运。例如:“他自以为聪明绝顶,总能找到办法钻法律的空子,殊不知,他的每一次侥幸成功,都是整个社会的一次‘吞舟漏网’。”
3. **口语交流**
当朋友抱怨某件事情处理得不够公正时,你可以说:“这种事情真的让人气愤,简直就是在制造‘吞舟漏网’啊!”
---
### 五、总结
总的来说,“吞舟漏网”是一个充满哲理的成语,它不仅揭示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还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应该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因疏忽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
希望大家通过这篇文章,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吞舟漏网”的内涵,并在适当的时候灵活运用它。毕竟,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传承!
谢谢大家的阅读!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安内攘外(意思解释)
- 辙鲋之急(意思解释)
- 节用裕民(意思解释)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思解释)
- 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意思解释)
- 光前耀后(意思解释)
- 长江后浪推前浪(意思解释)
- 气充志骄(意思解释)
- 杜绝言路(意思解释)
- 明争暗斗(意思解释)
- 鼻青脸肿(意思解释)
- 不三不四(意思解释)
- 触目皆是(意思解释)
- 之死靡二(意思解释)
- 识字知书(意思解释)
- 结驷连骑(意思解释)
- 困而不学(意思解释)
- 救经引足(意思解释)
- 常年累月(意思解释)
- 户告人晓(意思解释)
- 女扮男装(意思解释)
- 进谗害贤(意思解释)
- 三十三天(意思解释)
- 国无宁日(意思解释)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意思解释)
- 理直气壮(意思解释)
- 香火姻缘(意思解释)
- 读书种子(意思解释)
※ 吞舟漏网的意思解释、吞舟漏网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缝衣浅带 | 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借指儒者。 |
倒果为因 | 把结果当成原因,颠倒了因果关系。 |
名士风流 | 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
反唇相稽 | 反唇:回嘴;顶嘴;稽:争论;计较。受到指责不服气;抓住对方话把;反过来责问对方。 |
空穴来风 | 穴:洞、孔;来:招致。有了空隙就会招致风吹来。比喻流言乘机传开来;或比喻消息或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来由。 |
犀牛望月 | 比喻见到的不全面。 |
压岁钱 | 过阴历年时长辈给小孩儿的钱。 |
户限为穿 | 户限:门槛;为:被。门槛都踩破了。形容进出的人很多。 |
杨柳依依 | 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
杜绝言路 | 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
天昏地暗 | 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
遁入空门 |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
溢于言表 |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
永垂不朽 | 朽:磨灭。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永远不会磨灭。” |
作贼心虚 |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漫不经心 | 漫:随便;不受约束;经心:在意;留心。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随随便便;不在乎。 |
战天斗地 | 战、斗:泛指斗争。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 |
散言碎语 | 犹言闲言碎语。 |
双柑斗酒 | 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
匪夷所思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
离本趣末 |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
别有用心 |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 |
拨乱济危 |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
老牛舐犊 |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着小牛。比喻做父母的怜爱儿女。 |
魂飞天外 | 灵魂脱离躯体飞到天空之外。形容惊恐到极点。 |
五花八门 | 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
惩恶劝善 | 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