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ōyǐnlèi

托物引类



托物引类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

出处宋 苏轼《答黄鲁直书》:“《古风》二首,托物引类,真得古诗人之风,而轼非其人也。”


基础信息

拼音tuō wù yǐn lèi

注音ㄊㄨㄛ ㄨˋ 一ㄣˇ ㄌㄟˋ

繁体托物引類

感情托物引类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托物连类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托物引类:以小见大的艺术》 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成语是语言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浓缩了历史的智慧,承载着民族的情感。今天,让我们一同来解读一个既富有哲理又充满诗意的成语——“托物引类”。 “托物引类”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文为“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各尽其分,而天下治矣。”这里的“托物”,指的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或事例,来表达更广泛的意义和思想。“引类”则是指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普遍的道理。 简而言之,“托物引类”的意思就是借助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来阐述或比喻更为广泛的道理或意义。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也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复杂的思想观念。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托物引类”的手法被广泛运用。例如,屈原的《离骚》中用香草美人来象征自己的高洁品质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通过菊花这一具体的物象,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再如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赤壁之战历史事件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在日常生活中,“托物引类”的思维模式同样随处可见。比如我们常说的“见贤思齐”,虽然表面上是在谈论如何向他人学习,但背后却蕴含着一个人生哲理:只有不断向优秀的人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我。这种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正是“托物引类”的精髓所在。 学习并掌握“托物引类”的表达方式,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提升我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当我们能够灵活运用这一手法时,就能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在简单的叙述中传达深刻的哲理。

托物引类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托物引类的意思解释、托物引类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莫衷一是 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指不知哪个正确。形容各种意见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
同病相怜 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怜:怜惜。
不辱使命 辱:辜负,玷辱。指不辜负别人的差使。
颠沛流离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流离:离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富贵骄人 富:有钱;贵:指有地位。有财有势,盛气凌人。
销声匿迹 不出声;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销:消失。
牝鸡司晨 牝鸡:母鸡;司:掌管。比喻女人掌权当政。
姹紫嫣红 姹:美丽;嫣:妖艳;美好。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也作“嫣红姹紫”。
纷乱如麻 麻:麻团。交错杂乱像一团乱麻。
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吴下阿蒙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三十三天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冲锋陷阵 陷阵:攻破;深入敌阵。冲向敌人的防线;攻破敌人的阵地。形容作战英勇。
国无宁日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羽旄之美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各行各业 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
平心而论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分工合作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春去冬来 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恐后争先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一窍不通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有求必应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呼风唤雨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风风雨雨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鞭辟入里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有志竟成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举目无亲 举目:抬头看。抬头张望;没有一个亲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独无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