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起鹘落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兔子刚起跑;鹘就猛扑下去。形容动作非常敏捷;比喻下笔快捷。鹘:打猎用的猛禽。
出处宋 苏轼《文与可画蒷筜谷偃竹记》:“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例子此事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此媪亦捷疾若神矣。(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
基础信息
拼音tù qǐ gǔ luò
注音ㄊㄨˋ ㄑ一ˇ ㄍㄨˇ ㄌㄨㄛˋ
繁体兎起鶻落
正音“鹘”,不能读作“hú”、“huá”;“落”,不能读作“lào”。
感情兔起鹘落是褒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状语;含褒义,用于书面语。
辨形“鹘”,不能写作“奴”。
近义词兔起凫举
反义词拖泥带水、蜗行牛步
英语quick flow of writer's thoughts and imagination(as the moment a hare is flushed out the falcon swoops down)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兔起鹘落:捕捉瞬间的艺术》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以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文化背景,成为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兔起鹘落”这一成语,便是一个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迅速行动、果断出击的场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艺术。
“兔起鹘落”的字面意思是指兔子刚一出现,鹘(一种猛禽)就立刻俯冲下来捕获它。这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却蕴含着极高的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兔子虽小而灵活,但面对强敌时往往显得脆弱无力;而鹘则凭借其卓越的速度与力量,在一瞬间完成从高空俯冲到地面捕捉的动作,这种速度与力量的结合,正是“兔起鹘落”所追求的境界。
在文学创作中,“兔起鹘落”常用来形容文笔之快、构思之巧,以及在写作过程中能够迅速捕捉灵感并将其转化为文字的能力。它强调了作家或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敏锐观察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如何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正如诗人捕捉到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画家用画笔定格瞬间的美好,音乐家用旋律记录心灵的波动,这些都需要像鹘一样敏锐的感觉和迅速的行动。
此外,“兔起鹘落”还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文学创作领域。它可以指代任何需要快速决策和果断执行的情境,比如军事指挥官在战场上做出精准判断,商业领袖在市场变化中抓住机遇,甚至是在日常生活中处理突发状况时的冷静与机智。无论是在哪个领域,“兔起鹘落”都是一种智慧与勇气的体现,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应当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果断的执行力以及适应变化的能力。
总之,“兔起鹘落”不仅是一句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它鼓励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灵活性,勇敢地迎接每一个挑战,并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最佳反应。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盈科后进(意思解释)
- 薪贵于桂(意思解释)
- 阿谀奉承(意思解释)
- 壮气吞牛(意思解释)
- 罗掘一空(意思解释)
- 有约在先(意思解释)
- 鼻青脸肿(意思解释)
- 同室操戈(意思解释)
- 皮开肉绽(意思解释)
- 珠宫贝阙(意思解释)
- 流离颠沛(意思解释)
- 触目皆是(意思解释)
- 路无拾遗(意思解释)
- 鱼死网破(意思解释)
- 走南闯北(意思解释)
- 抱恨黄泉(意思解释)
- 指手划脚(意思解释)
- 倒裳索领(意思解释)
- 平心而论(意思解释)
- 便还就孤(意思解释)
- 满园春色(意思解释)
- 风虎云龙(意思解释)
- 皮笑肉不笑(意思解释)
- 度德量力(意思解释)
- 公子哥儿(意思解释)
- 顾景惭形(意思解释)
- 热气腾腾(意思解释)
- 偶语弃市(意思解释)
※ 兔起鹘落的意思解释、兔起鹘落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迷而不反 | 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
食不充口 | 见“食不餬口”。 |
严刑峻法 | 峻:严酷。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
视微知着 | 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
反面无情 | 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
粗服乱头 | 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 |
敢不承命 |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
黄耳传书 |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
结缨伏剑 | 结缨:系上帽带;伏剑:拔剑自刎。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
刚愎自用 | 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
寥寥无几 | 寥:稀少;很少;无几:没有几个。形容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
避俗趋新 | 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
河山之德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
闭门读书 |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
慢条斯理 | 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
西学东渐 | 渐:流入。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 |
意惹情牵 | 惹:引起。牵:牵挂。引起情感上的缠绵牵挂。 |
暗香疏影 | 暗香:淡淡的香气;疏影:稀疏的影子。梅花的香味和姿态。指称梅花。 |
黯然神伤 | 心情沮丧;心神忧伤。 |
纲举目张 | 纲;鱼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条理分明。 |
神魂颠倒 | 神魂:精神。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着了迷;以致心神不定;失去常态。 |
不栉进士 | 栉:梳头。不绾髻插簪的进士。旧指有文采的女人。 |
解甲休兵 | 见“解甲休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