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ángdài

亡不待夕



亡不待夕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亡:灭亡,死亡。待:等待。夕:傍晚。灭亡等不到傍晚。比喻很快就会灭亡。


基础信息

拼音wáng bù dài xī

注音ㄨㄤˊ ㄅㄨˋ ㄉㄞˋ ㄒ一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中华文化的瑰宝中,成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智慧与哲理的光芒。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相对生僻但内涵丰富的成语——“亡不待夕”。这个成语虽然不如一些常见成语那样耳熟能详,但它所蕴含的意义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 成语出处 “亡不待夕”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原文为:“晋荀偃帅师伐齐,及平阴,败绩。晋人复曰:‘请无纳乱。’齐人曰:‘亡不待夕。’”这段文字的大意是,晋国军队在攻打齐国的过程中遭遇了失败,齐国的回应中就包含了“亡不待夕”这句话,意思是说灭亡不会等到晚上,即刻就会到来。 ### 字面解析 从字面上看,“亡”指的是灭亡、消亡;“不”是否定词;“待”是等待的意思;“夕”则是夜晚。所以,“亡不待夕”的字面意思就是灭亡不会等到晚上,比喻形势危急,情况紧急,很快就将发生重大变故。 ### 内涵解读 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当前局势的一种紧迫感描述,更是一种对于未来的悲观预测。它强调了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即一旦某种不利的局面形成,其后果将是迅速且不可避免的。这种表达方式,在古代战争或政治斗争中尤为常见,用以形容敌方实力强大,难以抵抗,或是局势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 现代应用 尽管“亡不待夕”源自古代文献,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它的影子。例如,在商业竞争中,一家公司如果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可能会被市场迅速淘汰;在个人生活中,某些不良习惯如果不及时改正,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这些情境都可以用“亡不待夕”来形容,提醒人们要正视问题,采取行动,以免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 ### 结语 每一个成语都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种思想。通过了解和学习“亡不待夕”,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对于时局变化的敏锐洞察力,也能从中汲取教训,警醒自己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应对,避免危机。这正是成语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

亡不待夕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亡不待夕的意思解释、亡不待夕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回心转意 回、转:掉转、扭转;心、意:心思。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春风化雨 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取长补短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形影相顾 形:形体;影:身影。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遁世离俗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
不三不四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空费词说 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
爱才如渴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姹紫嫣红 姹:美丽;嫣:妖艳;美好。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也作“嫣红姹紫”。
顾影弄姿 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种姿态。对着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种姿态。形容卖弄身形,自我欣赏。
供不应求 供应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供:供应。
逆来顺受 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
偶一为之 偶:偶尔;偶然;为:做;干;之:代词;代某件事。偶尔做一回。
弟子孩儿 弟子:歌妓,妓女。婊子养的。
不治之症 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
户告人晓 让每家每人都知道。
断香零玉 比喻女子的尸骸。
铁树开花 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铁树:也叫苏钱;常绿乔木;好多年才开一次花。
女扮男装 女子穿上男装,打扮成男子的模样。
大腹便便 便便:肥胖的样子。肚子又大又肥。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内空虚而言。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
意兴索然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时不我待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闲情逸趣 同“闲情逸致”。
粉墨登场 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安身立命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饥不择食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
屡试不爽 屡次试验都不错。
不在话下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