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ēiérměng

威而不猛



威而不猛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有威仪而不凶猛。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例子老舍《小坡的生日》:“却不如看门的印度人这样威而不猛,黑得适可而止。”


基础信息

拼音wēi ér bù měng

注音ㄨㄟ ㄦˊ ㄅㄨˋ ㄇㄥˇ

感情威而不猛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英语be dignified but not violent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威而不猛:一种刚柔并济的君子之风》   在中国文化中,成语是语言中的瑰宝,它们浓缩了古人的智慧和思想,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充满哲理的成语——“威而不猛”,它不仅是对人品行的一种赞美,更是对理想人格的一种追求。   首先,“威”在汉语中多指威严、威信或威力,是力量与权威的象征。然而,“威而不猛”的“威”却并不单纯指向力量与权威,而是强调一种内在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来自外在的暴力或威胁,而是源于内心的坚定与正直。正如《论语·子路》中所言:“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这里的“泰”即是一种内心的安定与从容,也是“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真正的威严来自于内心的坚定与自信,而不是外在的威胁与压迫。   其次,“不猛”则意味着温和、平易近人。在面对他人时,能够保持一种平和的态度,即使处于高位也不失谦逊与宽容。这并非软弱无力的表现,而是一种高明的处世之道。正如《周易》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道出了天地间的自然法则,也启示我们在为人处事时应效法天地,既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又要有包容万物的胸怀。因此,“威而不猛”实际上是一种刚柔并济的君子之风。   从更深层次来看,“威而不猛”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仁”与“义”的结合。“仁”代表了对他人的关爱与尊重,“义”则强调了个人的责任与担当。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威而不猛”的核心内涵。一个真正具有威严的人,不仅要有强大的内心,还要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同时又能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威而不猛”。   总之,“威而不猛”这一成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应该具备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内心,但同时也需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学会以温和的方式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赢得他人的尊敬与信任。

威而不猛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威而不猛的意思解释、威而不猛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肝髓流野 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门当户对 门、户: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当:相称;对:合适;对等。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适宜通婚结亲。现泛指人与人的身份相等;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
顾后瞻前 同“瞻前顾后”。
说一不二 指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更改。
空费词说 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
源源不断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
饮水思源 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牝鸡司晨 牝鸡:母鸡;司:掌管。比喻女人掌权当政。
危急关头 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
扬威耀武 见“扬威曜武”。
团团转 回环旋转,形容不知道怎么办好。
信以为真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大开方便之门 给予极大的方便。
指手划脚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
生公说法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生拉硬扯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经史百子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一鼓作气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贤母良妻 见“贤妻良母”。
将功折罪 将:拿;用;折:抵偿。用功劳来抵偿罪过。
羊质虎皮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聪明反被聪明误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目无全牛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珠还合浦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牵肠挂肚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