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天恤民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畏:敬畏;恤:周济。敬畏上天,怜爱下民。
出处宋·朱熹《辞免进职奏状》:“既闵然有畏天恤民之诚,而圣训丁宁又无非恻怛焦劳之实。”
基础信息
拼音wèi tiān xù mín
注音ㄨㄟˋ ㄊ一ㄢ ㄒㄨˋ ㄇ一ㄣˊ
繁体畏天卹民
感情畏天恤民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畏天爱民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畏天恤民:解读古代人文情怀》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成语和典故承载着古人智慧的结晶,成为后世人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蕴含深刻人文关怀的成语——“畏天恤民”。
“畏天恤民”出自《尚书·皋陶谟》,原文为:“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君主应敬畏上天,体恤百姓。这里的“畏天”,并非对自然现象的恐惧,而是对天道、天理的敬畏,即对宇宙秩序、道德规范的尊重;而“恤民”则指关心、爱护人民,体现了一种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
在古代社会,君主被视为天子,他们认为自己的权力来自于上天,因此必须遵循天意,施行仁政。这不仅是出于对自身地位稳固的考虑,更是一种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君主如果能够做到“畏天恤民”,就意味着他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能够在治理国家时做到公正无私,从而赢得民众的爱戴和支持。
这种理念不仅适用于古代君主,也对我们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当今时代,无论是一个组织的领导者,还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应该具备敬畏之心,尊重法律和社会公德,同时也要时刻关注民生疾苦,倾听民众的声音,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赢得人心,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而言之,“畏天恤民”这一成语所蕴含的思想,既是对古代政治伦理的总结,也是对我们现代人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忘记对更高道德准则的遵守,以及对他人福祉的关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起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合浦珠还(意思解释)
- 劳燕分飞(意思解释)
- 一视同仁(意思解释)
- 锲而不舍(意思解释)
- 处之泰然(意思解释)
- 犀牛望月(意思解释)
- 顾后瞻前(意思解释)
- 如臂使指(意思解释)
- 寸步不离(意思解释)
- 斗唇合舌(意思解释)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意思解释)
- 有权有势(意思解释)
- 偶一为之(意思解释)
- 本末倒置(意思解释)
- 众建贤才(意思解释)
- 著手成春(意思解释)
- 龙驭上宾(意思解释)
- 迭床架屋(意思解释)
- 起死回生(意思解释)
- 打退堂鼓(意思解释)
- 汲汲顾影(意思解释)
- 图穷匕见(意思解释)
- 斗转星移(意思解释)
- 移日卜夜(意思解释)
- 繁荣富强(意思解释)
- 欲速则不达(意思解释)
- 致知格物(意思解释)
- 识时务者为俊杰(意思解释)
※ 畏天恤民的意思解释、畏天恤民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浇风薄俗 | 指社会风气轻浮庸俗。 |
旦夕之间 | 旦:早晨。夕:晚上。早晚之间,形容在很短时间内。 |
不二法门 | 不二:唯一的;法门:修行的门径。修行者唯一的入道途径。 |
褒善贬恶 |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
动荡不定 |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
来踪去迹 | 踪、迹:脚印。来去的踪迹;指人、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一干二净 | 形容非常干净;也表示一点儿也不剩。 |
唯物主义 |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
神采奕奕 |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
聊以自慰 | 聊:姑且;自慰:自我安慰。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 |
以毒攻毒 | 攻:治。用毒药治病毒。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 |
珠玉之论 | 形容精辟的言论,卓越的见解。 |
举世无敌 |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 |
牵肠挂肚 |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
天网恢恢 | 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 |
充耳不闻 |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
认贼作父 | 把坏人当作父亲;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
狂风暴雨 | 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
拨乱济危 |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
有志竟成 |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
荡然无余 |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
纵横四海 | 纵横:奔驰无阻。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比喻无敌于世。 |
亡魂失魄 | 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
师严道尊 | 为师之道要尊贵、庄严。《礼记 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宋 韩淲《涧泉日记》:“郑康成事马融,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汉之师道尊严如此。” |
驰魂宕魄 | 形容振撼心灵。 |
反戈一击 | 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