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èndǐngzhōngyuán

问鼎中原



问鼎中原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出处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基础信息

拼音wèn dǐng zhōng yuán

注音ㄨㄣˋ ㄉ一ㄥˇ ㄓㄨㄥ ㄩㄢˊ

繁体問鼎中原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问鼎中原:解读一个古老成语的深意》 在中华文化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无数的成语如同璀璨的星辰,点缀着语言的天空。其中,“问鼎中原”便是这样一颗璀璨夺目的星辰,它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蕴含了深厚的人生哲理。 “问鼎中原”的典故源自春秋时期。据《左传》记载,楚庄王北伐郑国时,驻军于周朝都城洛邑附近的郊外。一日,楚庄王设宴款待群臣,席间一位大臣提出要到周天子的王宫去观赏九鼎。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相传夏禹曾收集九州之铜铸成九鼎,用来象征九州,代表国家的主权和权力。周天子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惊,因为这意味着楚庄王有取代周王室、夺取天下之意。然而,楚庄王的回答却令人大跌眼镜:“我听说鼎的轻重,不是我可以过问的。”这句话表面上看似谦卑,实则暗藏野心。后来,楚庄王通过自己的实力,逐渐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也使得“问鼎中原”这一成语流传至今。 “问鼎中原”原本形容的是楚庄王觊觎中原霸权的行为,后来引申为有夺取政权或取得最高地位的意思。在现代语境中,它常被用来比喻某人或某个团体有着雄心壮志,想要掌控全局或者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导者。例如,在商界,某企业可能会用“问鼎中原”来形容自己想要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决心;而在政治领域,这个词也可能用来形容某些政治人物渴望登上权力顶峰的抱负。 “问鼎中原”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智慧与勇气的象征。它提醒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份追求卓越的信念,敢于挑战现状,勇于追求更高的目标。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任何成就都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地前行,才能最终实现心中的梦想。

问鼎中原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问鼎中原的意思解释、问鼎中原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一叶知秋 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已经来临。比喻由细微的迹象可以预料出事物的发展趋向。
泥牛入海 泥塑的牛进入大海中就会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箪瓢屡空 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形神不全 形:形体;神:精神。形象和精神不能保全。泛指精神形象不完美。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学而时习之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源源不断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
玉卮无当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节哀顺变 抑制哀伤,顺应变故。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
惊鸿艳影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花言巧语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度己失期 估计己经误了期限。
量能授官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半夜三更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平心而论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满园春色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扭直作曲 比喻是非颠倒。
龙驭上宾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心上心下 形容心神不安。
汗马功劳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清风劲节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切树倒根 比喻彻底。
生知安行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
天网恢恢 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
千家万户 众多人家。
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