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修武备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文:指教化。修:指走上正规,已符合标准。备:准备完毕。谓文治和军备都已达到了理想的要求。
出处明·无名氏《十样锦》第一折:“见如今大开学校,文修武备显英豪。”
基础信息
拼音wén xiū wǔ bèi
注音ㄨㄣˊ ㄒ一ㄡ ㄨˇ ㄅㄟˋ
繁体文修武備
感情文修武备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文修武备:古人的智慧与传承》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古人积累了无数的经验和智慧。这些经验和智慧在今天看来,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文修武备”便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文修武备”这一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是:“昔乐正夔一足,足以和六律,广八风,故曰‘夔一足’。今者吾子文修武备,而诸侯服矣。”这里的“文修武备”,指的是重视文化和武力的培养。这不仅是一种对个人的要求,更是一种国家治理的理念。一个国家要想长久稳定地发展,就必须做到文武并重,两者相辅相成。
首先,“文修”强调的是文化的修养。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孔子倡导的“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还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都是在强调文化的重要性。而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需要重视文化的发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其次,“武备”则是指军事力量的建设。在古代社会,战争频发,国家间的争斗不可避免。因此,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仅是国家安全的保障,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必要条件。但值得注意的是,“武备”并非意味着一味追求武力的强大,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武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正如孙子兵法所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既是对武力使用的最高境界,也是对“文修武备”理念的最好诠释。
最后,“文修武备”这一成语,还蕴含着一种平衡的思想。在现代社会,我们既要注重经济的发展,也要关注社会的和谐;既要推动科技的进步,也要保护生态环境。只有做到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总而言之,“文修武备”这一成语,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坚持“文修武备”的理念,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卑谄足恭(意思解释)
- 聋者之歌(意思解释)
- 酒囊饭袋(意思解释)
- 沟满壕平(意思解释)
- 犀牛望月(意思解释)
- 歇斯底里(意思解释)
- 结党营私(意思解释)
- 春山如笑(意思解释)
- 归十归一(意思解释)
- 凹凸不平(意思解释)
- 家无儋石(意思解释)
- 欺人自欺(意思解释)
- 绿林强盗(意思解释)
- 通时合变(意思解释)
- 雷大雨小(意思解释)
- 不在话下(意思解释)
- 坐怀不乱(意思解释)
- 圆凿方枘(意思解释)
- 人尽其才(意思解释)
- 改恶向善(意思解释)
- 群山四应(意思解释)
- 天相吉人(意思解释)
- 经国之才(意思解释)
- 无微不至(意思解释)
- 破釜沉舟(意思解释)
- 声色狗马(意思解释)
- 泣不成声(意思解释)
- 一清二楚(意思解释)
※ 文修武备的意思解释、文修武备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绝长续短 | 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
难言之隐 | 言:说;隐:隐衷;隐情;藏在内心深处的事。难以说出口的隐衷。 |
聋者之歌 | 聋者学人唱歌,却听不到歌声,无以自乐。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实际上并不了解其中真义。 |
林下风致 | 同“林下风气”。 |
零光片羽 | 比喻珍贵事物的一小部分。 |
刑期无刑 | 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
遗形藏志 |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主忧臣劳 | 忧:忧患。君主有了忧患,臣下就要为他效力。 |
流离转徙 | 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
推三阻四 | 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
今来古往 | 犹古往今来。 |
没里没外 | 里外不分,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 |
知其不可而为之 |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
惊鸿艳影 |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
时至运来 | 时机来了,运气也有了转机。指由逆境转为顺境。 |
衣锦还乡 | 衣:穿;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 |
自命不凡 | 自称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 |
量能授官 |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
一条龙 | 比喻事物首尾相连,排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线。也比喻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上的相关联的连续。 |
有求必应 |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
清风劲节 |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别有用心 |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 |
鞭辟入里 |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烟消云散 | 消:消失;散:散去。像烟雾和云气一样消散。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作“云消雾散”。 |
满天飞 | 形容到处都是。亦作“满空飞”。 |
饱学之士 |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