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可替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献:进;替:废。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例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胡广传》:“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基础信息
拼音xiàn kě tì fǒu
注音ㄒ一ㄢˋ ㄎㄜˇ ㄊ一ˋ ㄈㄡˇ
繁体獻可替否
感情献可替否是褒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献可替不
英语persuade somebody to do good and dissuade him from doing evil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献可替否:一种古人的智慧与现代的启示》
在浩瀚的中华文明长河中,成语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先贤们的智慧。其中,“献可替否”便是这样一条富有哲理的成语。它不仅蕴含着古人处理事务的高超艺术,更对我们现代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
“献可替否”的字面意思是向君主进献可行的意见,并代替君主去掉不可行的意见。这一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原文为:“子产曰:‘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将上谋而黜其下,是无能也。’子太叔曰:‘然则奈何?’子产曰:‘献可替否,以待来者。’”这段话讲述了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子产向国君建议时所秉持的原则。子产认为,在讨论问题时应该全面考虑事情的开始、过程和结果,而不是只关注一时的得失。他主张积极提出可行的建议,同时也要勇于指出并纠正那些不切实际或有害的提议。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使得决策更加周全,也为后来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献可替否”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文化中的一种理想状态,即臣子对君王的忠诚不仅仅是顺从,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有益的建议。这种理念强调了智慧与勇气的结合,要求人们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敢于承担责任,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在现代社会,“献可替否”的精神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一个多元化、复杂化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企业决策还是公共政策制定,都需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集思广益。这不仅有助于避免片面性和盲目性,还能激发创新思维,促进共同进步。因此,“献可替否”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品质的体现,更是一种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
总之,“献可替否”作为一条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成语,它教导我们如何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在当今社会,我们应当继承并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学会倾听不同声音,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乐于接受批评与建议,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共进的社会环境。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体恤入微(意思解释)
- 一视同仁(意思解释)
- 吸血鬼(意思解释)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意思解释)
- 恶衣恶食(意思解释)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解释)
- 直截了当(意思解释)
- 杜绝言路(意思解释)
- 和风细雨(意思解释)
- 当机立断(意思解释)
- 功成名就(意思解释)
- 古色古香(意思解释)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解释)
- 白发苍苍(意思解释)
- 黑不溜秋(意思解释)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意思解释)
- 异宝奇珍(意思解释)
- 分工合作(意思解释)
- 皮笑肉不笑(意思解释)
- 古往今来(意思解释)
- 依样画葫芦(意思解释)
- 顾景惭形(意思解释)
- 春寒料峭(意思解释)
- 迷离惝恍(意思解释)
- 不宁唯是(意思解释)
- 义不容辞(意思解释)
- 虑周藻密(意思解释)
- 发人深思(意思解释)
※ 献可替否的意思解释、献可替否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蠢蠢欲动 |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形容像虫子一样开始动弹。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
凿壁借光 | 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
拂袖而去 |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 |
年少无知 | 年纪小,不懂事。 |
流离转徙 | 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
毁于一旦 | 一旦:一天。指得来不易的东西;一下子就毁掉了。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 |
苦口之药 | 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 |
以弱制强 |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毙强”。 |
归十归一 | 谓有条有理。 |
有权有势 | 势:地位和权力。既有权力,又有地位。 |
惊鸿艳影 |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
法不阿贵 | 法:法律。阿:偏袒;讨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意思是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
足衣足食 |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
天网恢恢 | 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 |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妙语连珠 | 连珠:串珠;像珠子一样一个接一个串接着。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
饿殍满道 | 殍:饿死的人。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
绝路逢生 |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
现实主义 | 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
去住两难 | 去也不好,留也不好,左右为难。 |
双管齐下 | 管:笔;齐:同时。双手执笔同时作画。比喻为达到某个目的同时采取两种措施或同时做两件事情。 |
滥用职权 | 指过分地或非法地行使自己掌握的权力。 |
政通人和 | 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
老气横秋 | 老气:老年的气概;横秋:横亘秋空。形容神态老练严肃。也形容为人死板;缺乏朝气。 |
弃重取轻 | 弃:抛开。舍弃重要的采取次要的。 |
兵无斗志 | 士兵缺乏作战的决心和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