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视狼顾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如枭盯视,如狼频顾。形容行动警惕,有所畏忌。
出处战国·卫·吴起《吴子·励士》:“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
基础信息
拼音xiāo shì láng gù
注音ㄒ一ㄠ ㄕˋ ㄌㄤˊ ㄍㄨˋ
繁体梟視狼顧
感情枭视狼顾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枭视狼顾:成语的语文讲解》
在中国悠久的语言文化长河中,成语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它们以精炼的文字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与深邃的意蕴。“枭视狼顾”这一成语便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颗。
**一、字面含义**
“枭视”,我们先来拆解这个部分。枭,在古代传说中是一种猛禽,它有着独特而令人印象深刻的目光。这种目光常常被形容为锐利、凶狠且充满一种不祥的感觉。而“视”就是看的意思,所以“枭视”就可以理解为像枭一样地注视着,那是一种带着威胁性、侵略性的凝视。
再看“狼顾”。狼,是人们心中狡猾、贪婪又极具攻击性的动物。狼在行动时,尤其是警惕周围环境或者准备发动袭击的时候,会不停地转动脑袋,左顾右盼,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或者寻找可以下手的目标。这里的“顾”就是回顾、回头看的意思。于是“狼顾”描绘出的就是像狼那样警觉地四处张望的姿态。
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枭视狼顾”从字面上就呈现出一种极其不安分、充满危险气息的状态,仿佛一个人或一个事物既有着如同枭般凶狠的注视,又有似狼般狡诈、时刻准备伺机而动的警惕。
**二、历史渊源与发展演变**
这个成语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斗争、军事较量以及文学创作等多个领域都有它的身影。
在政治方面,它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心怀不轨、野心勃勃的人物。例如,在封建王朝里,一些大臣表面上对君主恭顺有加,但暗地里却觊觎权力,他们的眼神和举止就如同“枭视狼顾”。他们一方面用犀利的目光观察着朝堂上的局势变化,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另一方面又像狼一样小心翼翼地提防着对手,随时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出手夺权。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古代文人墨客为了更生动形象地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常常借用这个成语。比如在描写反派角色时,说他“枭视狼顾,形貌猥琐”,一下子就让读者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阴险狡诈、让人厌恶的形象。而且在一些武侠小说或者传奇故事里,也经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江湖中的奸邪之徒,他们或是隐藏在暗处图谋不轨,或是公然露出那种充满危险的眼神和姿态,给整个故事增添了紧张刺激的氛围。
**三、语义引申与现代意义**
虽然“枭视狼顾”最初更多地带有一种贬义色彩,强调的是负面的人格特质或者危险的行为倾向。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语言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融合,它也有了一些新的解读角度。
它可以被引申为形容那些具有高度警觉性和洞察力的人。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里,一个成功的商人或许就被认为有着“枭视狼顾”的能力。他们敏锐地捕捉市场动态,就像枭的眼睛能发现远处的猎物一样,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商机;同时,他们也要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如同狼在丛林中警惕周围的危险,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确保自己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不过,我们也要明确,这种引申意义是在特定语境下使用的,不能完全脱离其原本带有一定贬义的内核。毕竟从传统意义上讲,“枭视狼顾”还是更多地指向了不好的一面,所以我们应该谨慎使用,避免造成误解。
总之,“枭视狼顾”这个成语以其独特的构成和丰富的内涵,在汉语词汇体系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它不仅反映了古人对某些现象的深刻观察,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断衍生出新的理解和价值。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革风易俗(意思解释)
- 盲人说象(意思解释)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意思解释)
- 紫陌红尘(意思解释)
- 说一不二(意思解释)
- 杜绝言路(意思解释)
- 赶尽杀绝(意思解释)
- 喜新厌旧(意思解释)
- 藏形匿影(意思解释)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解释)
- 行不顾言(意思解释)
- 鬼头鬼脑(意思解释)
- 国泰民安(意思解释)
- 以毒攻毒(意思解释)
- 风急浪高(意思解释)
- 画地为牢,议不入(意思解释)
- 风声鹤唳(意思解释)
- 战战业业(意思解释)
- 知往鉴今(意思解释)
- 欺人自欺(意思解释)
- 乐以忘忧(意思解释)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意思解释)
- 移日卜夜(意思解释)
- 束身受命(意思解释)
- 屦及剑及(意思解释)
- 荡然无余(意思解释)
- 面授机宜(意思解释)
- 是非曲直(意思解释)
※ 枭视狼顾的意思解释、枭视狼顾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不动声色 | 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四海之内都会有知心朋友;尽管远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远也亲近。海内;四海之内;古时候认为中国四周都是海;把国内称为海内;现泛指世界。天涯:天边;比邻:紧靠的边邻。 |
放牛归马 |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
离经辨志 | 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
扫地出门 | 原指把一切杂物都扫出门去;室内干干净净;不留任何东西。后比喻全部家产都被处理;连人也被赶出家门。 |
狐死首丘 |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
说一不二 | 指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更改。 |
男女授受不亲 | 授:给予;受:接受;亲:亲自接触。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
香销玉沉 | 香、玉:美女;销:通“消”,消失。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 |
争先恐后 |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
目不忍见 |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
万马奔腾 |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奔腾:跳跃着奔跑。 |
路无拾遗 | 见“路不拾遗”。 |
以毒攻毒 | 攻:治。用毒药治病毒。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 |
绘声绘影 |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
纵横天下 |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
共为唇齿 | 比喻互相辅助。 |
珠还合浦 |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短寿促命 | 短命早死,要命。 |
孜孜不倦 |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
爱毛反裘 |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
意料之外 | 没有想到的。 |
唯利是图 |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独;图:贪图;追求。 |
有志竟成 |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
避俗趋新 | 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