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nzhèngzhèng

心正笔正



心正笔正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书法的优劣与人品有关,心正写的字也端正。

出处《旧唐书·柳公权传》:“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基础信息

拼音xīn zhèng bǐ zhèng

注音ㄒ一ㄣ ㄓㄥˋ ㄅ一ˇ ㄓㄥˋ

感情心正笔正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心正笔正:一种高尚的人格追求》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璀璨夺目的成语如同一颗颗明珠,闪耀着智慧与美德的光芒。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这样一句富含深意的成语——“心正笔正”。这句成语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上的期许,更是一份对于人格完善、行为端正的执着追求。 首先,“心正”一词强调的是内心世界的纯净与正义。它要求我们保持一颗善良、公正的心,不被私欲所蒙蔽,不为外物所动摇。正如古代圣贤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当我们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才能够真正做到内心的正直。同时,“心正”还意味着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外界的压力所屈服。 而“笔正”则是对行为举止的一种具体化描述。这里的“笔”并非仅仅指书写工具,而是泛指我们的言行举止。一个人如果心存正念,那么他的言行自然也会体现出这种正直的品质。在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以“笔正”自勉,他们用文字记录下自己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例如,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他虽然生活在战乱频仍的时代,但依然保持了内心的宁静与高洁,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综上所述,“心正笔正”不仅是对个人内在修养的要求,更是对外在表现的一种规范。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醒,以正直之心引导我们的行动。只有当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的人。在当今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更应该将“心正笔正”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这份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心正笔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心正笔正的意思解释、心正笔正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祸乱滔天 形容灾祸、战乱极其严重,天下动荡不安。
小人得志 小人:旧指道德低下或行为不正派的人。指人格卑下的人取得权势。
大名鼎鼎 鼎鼎:声威盛大的样子。
落叶归根 树叶落到树根旁。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异乡的人;最终还是要回归本乡本土。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长命富贵 既长寿又富裕显贵。
牛口之下 借指卑下的地位。
不费吹灰之力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反治其身 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敲诈勒索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
吃不了兜着走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
敷衍了事 敷衍:将就应付;不认真。了:了结。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指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
夷为平地 夷:拉平,铲平。铲平使成一块平地。
黑不溜秋 形容黑得很难看。
拔茅连茹 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龙争虎斗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
安闲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轻重缓急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不宁唯是 宁:请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雅俗共赏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似曾相识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望尘靡及 见“望尘莫及”。
拔毛连茹 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红颜薄命 旧指美貌女子不是早死;就遇不到好人或生活多磨难。红颜:美貌女子;薄命:命运不好。
息迹静处 息:止息;迹:行迹,脚印;处:处所。要想不见行迹,只有自己静止不动。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颜骨柳筋 见“颜筋柳骨”。
大江东去 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