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ōngyǒuxuánjìng

胸有悬镜



胸有悬镜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能洞察一切,犹如明镜在胸。

出处《收获》1981年第1期:“运行人员互相对视了一眼,由衷信服地点着头,这位局长胸有悬镜,明察秋毫。”


基础信息

拼音xiōng yǒu xuán jìng

注音ㄒㄩㄥ 一ㄡˇ ㄒㄨㄢˊ ㄐ一ㄥˋ

繁体胷有懸鏡

感情胸有悬镜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胸有悬镜:比喻人心如明镜》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常常会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绘人物的性格、品质和能力。其中,“胸有悬镜”这个成语就极为生动地描绘出了一种人品高洁、心如明镜的人物形象。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赠陈商》一诗,原文是:“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只言绳自直,安知室可谋。但求悬镜者,何须挂剑仇。” 首先,我们先来理解一下“胸有悬镜”的字面意思。“胸”是指人的内心世界,“悬镜”则是指悬挂的镜子。这里借用镜子的形象,来形容人的心灵。那么,为什么说是“胸有悬镜”呢?这就要从镜子的功能说起。镜子能够照见物体的本来面目,而人的心灵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洞悉人心。 在古人看来,人的心灵就像一面镜子,能清晰地反映出世间万物的真相。所以,当一个人说他“胸有悬镜”,实际上是在形容这个人有着高超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看透事情的本质,明辨是非。这种人往往能够做到公正无私,不被外界的表象所迷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判断。 例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就被誉为“胸有悬镜”。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智谋过人,总能在复杂的局势中准确地把握关键,制定出正确的策略。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着“胸有悬镜”的理念,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能保持冷静和清醒,最终赢得了人们的敬仰和尊重。 再比如,明朝的王阳明也被称为“胸有悬镜”。他提出的“致良知”理论,强调人们应该通过内心的反省和觉悟,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他认为,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决策。王阳明一生致力于教化百姓,弘扬正道,他的思想和行为都充分体现了“胸有悬镜”的精神内涵。 总而言之,“胸有悬镜”这个成语生动地描绘出了一种人品高洁、心如明镜的人物形象。它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成为真正的智者,就必须具备一颗清澈透明的心灵,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明辨是非。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向,实现个人的价值和使命。

胸有悬镜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胸有悬镜的意思解释、胸有悬镜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支支吾吾 亦作“支支梧梧”。谓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
所作所为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
不辱使命 辱:辜负,玷辱。指不辜负别人的差使。
僧多粥少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日日夜夜 每天每夜。形容延续的时间长。
罗掘一空 罗:用网捕鸟;掘:指挖掘老鼠洞找粮食。用尽一切办法,搜括财物殚尽。
陈言务去 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
春山如笑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饮水思源 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牝鸡司晨 牝鸡:母鸡;司:掌管。比喻女人掌权当政。
同心合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下临无地 临:居高处朝向低处。从高往下看,望不见底。形容地势极其陡峭。
惹事生非 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不得而知 得:能够。无从知道。
己溺己饥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今是昨非 现在是对的;过去错了。
女扮男装 女子穿上男装,打扮成男子的模样。
令人满意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
家无儋石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平地一声雷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安身立命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臭名昭著 名:名声;昭著:显著;明显。坏名声谁都知道。
显亲扬名 显:使显赫;扬:传扬。使父母宗族显耀;张扬自己的声誉。指中举、立功、做官的荣耀。
坐以待毙 待:等待;毙:死。坐着等死。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
草满囹圄 监狱里长满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极少。
意料之外 没有想到的。
以夷制夷 夷: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