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áitòng

西台痛哭



西台痛哭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宋末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害。八年后,谢翱与友人登西台痛哭致祭,并作《登西台恸哭记》以记其事。后用以称亡国之痛。

出处柳弃疾《怀人诗》之四:“西台痛哭谢晞发,眢井沉书郑亿翁。”

例子风流十年无遗爱,谁解西台痛哭诗。叶叶《书壬子宫驼记后》诗


基础信息

拼音xī tái tòng kū

注音ㄒ一 ㄊㄞˊ ㄊㄨㄥˋ ㄎㄨ

繁体西臺痛哭

感情西台痛哭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西台痛哭》:历史深处的情感宣泄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成语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色彩。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西台痛哭”,便是一个充满情感张力的故事,它源于一段悲壮的历史,展现了人物间的深厚情谊与不屈的精神。 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当时的朝廷内部派系林立,政治斗争异常激烈。其中,有一位名叫谢安的大臣,他不仅才智过人,更以其宽厚仁慈的人格魅力深受百姓爱戴。然而,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即便是如谢安这般的人物,也难以避免被卷入权力斗争之中。 一日,谢安因政见不合而遭贬谪,离开京城前往西台(今浙江绍兴一带)。他的好友、同样才华横溢的王羲之闻讯后,心中万分不舍。在送别之际,王羲之难掩内心的悲伤,泪流满面,他在西台为谢安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并亲自撰写了祭文,表达了对老友遭遇不公待遇的深切同情和对未来的担忧。这一幕感人至深的情景,被后世传为佳话,“西台痛哭”也因此成为表达离愁别绪和对友人遭遇不幸时感同身受的经典成语。 “西台痛哭”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的记录,它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在面对朋友的困境时,王羲之没有选择沉默或逃避,而是勇敢地站出来,用泪水和文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种勇气和真诚,使得“西台痛哭”超越了单纯的历史叙述,成为了中华民族重视友情、敢于担当精神的象征。 在现代社会,我们或许很少会遇到像王羲之那样直接面对生死离别的场景,但生活中难免会有朋友遭遇困难或挫折的时候。此时,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甚至是一滴真挚的眼泪,都可能成为他人生命中最宝贵的慰藉。因此,“西台痛哭”的故事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不要忘记保持一颗柔软的心,学会理解和体谅他人,用实际行动去支持身边的人。 总之,“西台痛哭”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代文人之间深厚的友谊,更教会我们在任何时代背景下都应该坚守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同情心与责任感。

西台痛哭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西台痛哭的意思解释、西台痛哭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星霜屡移 星霜:星辰运转,一年循环一次,每年秋季降霜,因此以星霜指代年岁。表示岁月更换。
穷年累世 形容时间长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
骨肉离散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明知故问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饿虎吞羊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必由之路 必:一定;由: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
喔咿儒睨 儒睨:强笑的样子。形容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危急关头 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
语重心长 重:郑重。恳切话说得诚恳;有分量;心意深长。
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摧身碎首 即粉身碎骨。
扭直作曲 比喻是非颠倒。
皮笑肉不笑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孜孜不倦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迫不得已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超然绝俗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谓远过于寻常之辈。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宋·陆游《与姜特立书》:“《茧庵记》及《初营》、《落成》二诗,大老手笔,超然绝俗。”
似曾相识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别有用心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
一览无余 览: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字斟句酌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欢聚一堂 欢乐地聚集在一起。
人尽其才 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尽:全部用出。
以夷制夷 夷: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骂骂咧咧 指在说话中夹杂着骂人的话
善自为谋 善于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