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官屈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衙官:军府的属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
出处《新唐书·杜审言传》:“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例子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烦椽笔赋海市,幸无吝珠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罗刹海市》)
基础信息
拼音yá guān qū sòng
注音一ㄚˊ ㄍㄨㄢ ㄑㄨ ㄙㄨㄥˋ
感情衙官屈宋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当我们谈论古代中国的文学与文化时,“衙官屈宋”这一成语常常会被提及。这个成语虽然不常见于日常对话中,但它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衙官屈宋”的世界,探索它的含义与背后的故事。
### 成语的字面解析
首先,我们来看“衙官屈宋”这四个字。“衙官”,指的是古代地方官员,特别是那些在衙门中任职的人。“屈宋”则指战国时期的两位著名诗人屈原和宋玉。因此,从字面上理解,“衙官屈宋”似乎是在描述某些官员具备了屈原、宋玉那样的文学才华。
### 成语的实际含义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实际上,“衙官屈宋”这一成语多用于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他们为了装点门面或满足虚荣心,硬要将自己与历史上著名的文人相提并论。这种行为不仅暴露了他们的无知,也反映了他们缺乏自知之明。
### 成语的历史背景
这一成语出自《新唐书·文艺传序》:“(唐)初,四科取士,其二曰文词清丽,其三曰经术该洽,其四曰政事优长。而一时之士,或以诗赋见称,或以议论为高,而独无以屈宋之文,衙官之赋者。”这里提到的“衙官之赋”,就是指一些官员尽管不具备真正的文学才能,却自诩能与屈原、宋玉这样的大文豪相比肩。
### 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衙官屈宋”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和文化修养的过程中,应当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要盲目自大,更不能虚张声势。真正的才华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积累的,而不是靠空想或吹嘘获得的。
### 结语
综上所述,“衙官屈宋”这一成语不仅是对古代某些官员不自量力行为的一种讽刺,同时也给我们现代人提供了深刻的警示。在学习和成长的路上,我们应该脚踏实地,不断充实自我,而不是追求表面的荣耀和虚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有学问、有见识的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外表的“衙官屈宋”。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血气方刚(意思解释)
- 反复无常(意思解释)
- 铁郭金城(意思解释)
- 自己人(意思解释)
- 犀牛望月(意思解释)
- 穷家富路(意思解释)
- 明知故问(意思解释)
- 陈言务去(意思解释)
- 废书而叹(意思解释)
- 反老还童(意思解释)
- 铺天盖地(意思解释)
- 暴取豪夺(意思解释)
- 顾影弄姿(意思解释)
- 永垂不朽(意思解释)
- 今是昨非(意思解释)
- 囚首垢面(意思解释)
- 尘外孤标(意思解释)
- 定国安邦(意思解释)
- 绵里藏针(意思解释)
- 臭名昭著(意思解释)
- 爱毛反裘(意思解释)
- 背乡离井(意思解释)
- 欢聚一堂(意思解释)
- 鞭辟入里(意思解释)
- 在此存照(意思解释)
- 举目无亲(意思解释)
- 大势所趋(意思解释)
- 材优干济(意思解释)
※ 衙官屈宋的意思解释、衙官屈宋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铁板钉钉 | ①犹言硬碰硬。比喻说话办事坚决、干脆。②比喻已成定论。 |
默默无闻 | 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无声无息;不为人知。 |
新仇旧恨 | 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
上下其手 |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
罗掘一空 | 罗:用网捕鸟;掘:指挖掘老鼠洞找粮食。用尽一切办法,搜括财物殚尽。 |
前瞻后顾 | 同“瞻前顾后”。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时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
臭名远扬 | 名:名声;臭名:坏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也作“丑声远播”。 |
明知故问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沤沫槿艳 | 沤:水泡;槿:木槿。晶莹的水泡,艳丽的槿花。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 |
聊以自慰 | 聊:姑且;自慰:自我安慰。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 |
鸡胸龟背 | 凸胸驼背。 |
斗水活鳞 | 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文治武功 |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
闲情逸致 | 逸:安闲;致:兴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
迭床架屋 | 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
依样画葫芦 |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
祝哽祝噎 | 祝:祷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古代帝王敬老、养老的表示: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 |
丰功伟绩 | 丰:多;伟:大;显赫。伟大的功勋和成就。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岁寒三友 |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
无声无息 | 息:音信;消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 |
转弯磨角 | 见“转弯抹角”。 |
妖魔鬼怪 | 迷信的传说中危害人类的妖精和魔鬼。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东西或人。 |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缘:缘分。有缘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会相聚在一起。没有缘分的人即使面对面走过,也聚不到一块。 |
神不知鬼不觉 | 指形迹隐秘,不为人知。 |
小巫见大巫 | 巫: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
阿时趋俗 | 阿:迎合。迎合时尚和世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