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jiàoshēnchuán

言教身传



言教身传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既用言语来传授,又用行动来以身作则。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出处李欣《老生常谈续编·再谈百年树人》:“不能以身作则,言教身传,没有正确的观点方法,打算‘精选勤育’新生一代,是做不到的。”


基础信息

拼音yán jiào shēn chuán

注音一ㄢˊ ㄐ一ㄠˋ ㄕㄣ ㄔㄨㄢˊ

感情言教身传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言传身教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言教身传:德行的传递与示范》 在中华文化的浩瀚星河中,有一颗闪耀的星辰,它就是成语“言教身传”。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寓意着通过语言和行为的结合来传授知识、品德与技能。它强调了教育者不仅要用言语教导学生,更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为榜样,让学生在观察和模仿中学会正确的行为方式。 首先,“言教”指的是通过语言进行教育,即通过言语传授知识和道理。古人云:“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句话道出了言语的重要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或家长用富有智慧的语言,向孩子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知识技能,使孩子在认知层面得到提升。这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情感的交流和价值观的塑造。 其次,“身传”则强调的是通过行动进行教育,即以身作则。《礼记·学记》中有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教育者,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教育者以自身为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所教授的道理时,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比单纯的说教更为有效。 “言教身传”这一成语,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者应当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行动去感染学生,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德行的人才。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重视“言教身传”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会做人,从而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言教身传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言教身传的意思解释、言教身传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使心用腹 用心思,使坏心眼。
名士风流 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鹰击长空 谓雄鹰振翅飞翔于辽阔的天空。亦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在广阔的领域中施展自己的才能。
人才济济 人才: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济济:众多样子。
妇人醇酒 谓沉湎于酒色。语本《史记·魏公子列传》:“秦数使反闲……公子(无忌)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者四岁,竟病酒卒。”
苦思冥想 绞尽脑汁,深沉地思索。
杜绝言路 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孜孜以求 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样子)。
百战百胜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三长两短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可想而知 想:推想。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
同心合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花拳绣腿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
闭关自守 守:防守。封闭关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来。也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慷慨悲歌 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之死靡二 同“之死靡它”。
燕雀安知鸿鹄志 鸿鹄:天鹅。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本末倒置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
婆婆妈妈 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一窍不通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横七竖八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地丑德齐 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二三其意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绿林强盗 指山林的强盗。
雷大雨小 比喻说得多,做得少,声势很大,实效很小。
图穷匕见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虑周藻密 藻:辞藻,措辞。密:缜密。思路严谨,措词缜密。考虑周到,辞采细密。
不问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