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ǎn

偃武息戈



偃武息戈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出处《后汉书·公孙述传》:“嚣(隗嚣)不及此时推危乘胜,以争天命,而退欲为西伯之事,尊章句,宾友处士,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


基础信息

拼音yǎn wǔ xī gē

注音一ㄢˇ ㄨˇ ㄒ一 ㄍㄜ

感情偃武息戈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偃武休兵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偃武息戈:止戈为武》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成语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先人智慧的光芒。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这个成语是“偃武息戈”,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历史故事。 ### 成语释义 “偃武息戈”字面意思是放下武器,停止战斗。其中,“偃”有放下的意思;“武”指的是军事行动或战争;“息”意为停止;“戈”是一种古代兵器,这里泛指武器。整体而言,“偃武息戈”用来形容战争结束、天下太平的情景。 ### 出处与典故 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记载:“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此处提到的“载戢干戈”即后来演化成“偃武息戈”的意思。周武王灭商后,为了纪念和平的到来,他不再使用武力,而是致力于发展文化和道德,以确保国家的长久稳定。 ### 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各国之间连年征战,民不聊生。因此,“偃武息戈”不仅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重视礼仪、崇尚仁政的理念。孔子曾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这句话同样强调了通过礼让而非武力争夺来解决问题的态度。 ### 现代意义 在当今社会,“偃武息戈”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面对冲突与分歧,我们更应该倡导对话与合作,寻求共赢解决方案,共同构建和谐世界。这不仅是对过去历史教训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美好愿景的追求。 ### 结语 “偃武息戈”作为一句成语,虽然简短却富含深意。它不仅承载着古人对于和平的渴望,也提醒着今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宁。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践行这一理念,共同创造一个没有战争的世界。

偃武息戈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偃武息戈的意思解释、偃武息戈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绳之以法 绳:准绳;引申为制裁;之:代词代犯法的人;以:用;拿;法:法律;法令。用法律作准绳;给予制裁。
不折不扣 折、扣:原为商业用语;商品按原价扣除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不差。
犬马恋主 喻臣下眷怀君上。
火树银花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闪亮;绚丽灿烂。
意气风发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仰屋著书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坏法乱纪 破坏法制和纪律。
珠宫贝阙 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
一干二净 形容非常干净;也表示一点儿也不剩。
心急如焚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极其焦急。焚:烧。
吃不了兜着走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
千丝万缕 缕:线。千根丝;万条线。形容两者之间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粗制滥造 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指手划脚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
各行各业 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
树欲静而风不止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打情卖笑 打情骂俏,指男女调情。
空话连篇 连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话,缺乏具体内容。
依样画葫芦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起死回生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
如火如荼 荼:音图。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
人尽其才 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尽:全部用出。
沉鱼落雁 沉:使下沉;落:使落下。原指女子貌美;使游鱼下沉;使飞雁降落;不敢与之比美。后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意惹情牵 惹:引起。牵:牵挂。引起情感上的缠绵牵挂。
持之以恒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惊惶失措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
彼此彼此 指两者比较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