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ǎoyīnhào

杳无音耗



杳无音耗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犹言杳无音信。

出处宋·无名氏《异闻总录》第一卷:“汝投于海,杳无音耗……何得在此?”

例子清·袁枚《新齐谐·驴雪奇冤》:“刘母见子久出不归,杳无音耗,即在任邱县控追车夫。”


基础信息

拼音yǎo wú yīn hào

注音一ㄠˇ ㄨˊ 一ㄣ ㄏㄠˋ

繁体杳無音耗

感情杳无音耗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没有一点儿音信。

近义词杳无音信、杳无消息

俄语ни слуху ни духу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杳无音耗:一种深沉的期待与失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让人焦急等待的事情。这种时候,我们常常会用到一个成语——“杳无音耗”。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 “杳”是深远的意思,“无”就是没有,“音耗”则是指消息或音信。合起来,这个成语表达的是没有一点消息、音讯的意思。它通常用来形容长时间内没有任何消息或进展的情况,给人一种深深的期待和焦虑感。在古代,信息传递并不像现在这样便捷,人们往往需要通过书信等方式来保持联系。如果长时间没有收到对方的消息,那种担心、忧虑的心情可想而知。因此,“杳无音耗”不仅描绘了一种物理上的状态,更传达了一种心理上的感受。 从文学角度来看,“杳无音耗”多用于描述离别、思念等情感主题。比如,在古诗词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描写:“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君行过半百,我独未蹉跎。思君如满月,何时能相见?杳无音耗至,愁绪绕心间。”这首诗通过“杳无音耗”的意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它不仅是对时间流逝、期待落空的无奈,也是对人性深处那份执着情感的深刻揭示。 此外,“杳无音耗”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在那个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的时代里,人们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珍贵。一旦失去了彼此的消息,就仿佛被世界遗忘了一般,让人感到无助与失落。而如今,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轻松获取信息,但“杳无音耗”的情感依然能够引起共鸣,因为它触及了人类共通的心理体验——渴望沟通与理解。 总之,“杳无音耗”这一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组合,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通过对它的理解和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汉语的魅力,并在日常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杳无音耗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杳无音耗的意思解释、杳无音耗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解铃还须系铃人 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
鹰击长空 谓雄鹰振翅飞翔于辽阔的天空。亦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在广阔的领域中施展自己的才能。
落叶归根 树叶落到树根旁。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异乡的人;最终还是要回归本乡本土。
章甫荐履 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
多谋善虑 谋:谋划,策划;虑:思考。富于智谋,又善于思考。
诛求无度 敛取、需索财贿没有限度。
穷乡僻壤 指荒远偏僻的地方。
外圆内方 形容外表随和;内里刚直。圆:圆通;方:方正。
投石问路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反老还童 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闭关自守 守:防守。封闭关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来。也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民不畏死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三三两两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熟能生巧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交臂历指 交臂:两手反缚;历指:古代拶指的刑罚。象罪犯两手反缚、受拶指的刑罚一般。形容痛苦万状,毫无自由。
理直气壮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满园春色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皮笑肉不笑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断织劝学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徒:空;羡:羡慕。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
迭床架屋 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意料之外 没有想到的。
天作之合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丰功伟绩 丰:多;伟:大;显赫。伟大的功勋和成就。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扣人心弦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也作“动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