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ài

以词害意



以词害意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以辞害意”。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太白‘斗酒诗百篇’,‘东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

例子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七卷:“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


基础信息

拼音yǐ cí hài yì

注音一ˇ ㄘˊ ㄏㄞˋ 一ˋ

繁体以詞害意

感情以词害意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以词害意:语言中的艺术与陷阱》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成语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智慧。其中,“以词害意”这一成语尤为引人深思。它不仅揭示了语言表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还引导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以达到准确传达思想的目的。 一、成语释义 “以词害意”的字面意思是由于过分注重词汇的使用,反而损害了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这说明在语言交流中,词汇的选择和运用应当服务于内容本身,而非成为阻碍理解的障碍。它强调的是,在追求语言形式美时,不应忽视其本质功能——即有效传递信息、情感和思想。 二、成语出处及典故 该成语出自《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吾岂以词害意哉?”大意是说,如果过分拘泥于表面的辞藻,就会失去言语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孟子在这里批评了那些只关注形式而不顾实质内容的人,认为这种做法会使得言语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三、成语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以词害意”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在写作或演讲时,有些人可能过于追求华丽的辞藻或复杂的句式结构,导致读者或听众难以把握核心观点;或者是在正式场合下,为了显得文雅而使用了一些生僻难懂的词汇,从而使得信息传递变得模糊不清。这些都属于“以词害意”的表现形式。 四、成语启示 1. **简明扼要**:在表达自己观点时,应该力求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繁琐的语言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2. **通俗易懂**:选择受众容易理解接受的词汇,确保信息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对方。 3. **灵活变通**:根据不同的沟通对象和场合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既不过分雕琢也不失礼貌得体。 4. **注重实质**:无论采用何种表达手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清晰有效地传达思想感情,而不是单纯追求外在的形式美感。 总之,“以词害意”告诫我们在语言运用过程中要把握好度,既要重视表达的艺术性,更要注重其实用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与他人的有效沟通,让语言成为连接心灵的桥梁。

以词害意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以词害意的意思解释、以词害意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痛痛快快 马上,毫不犹豫。尽情。
进种善群 谓提高民族素质。
迷而不反 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满腹经纶 腹:肚子;经纶: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谋略等。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
零光片羽 比喻珍贵事物的一小部分。
压岁钱 过阴历年时长辈给小孩儿的钱。
德容言功 见“德言容功”。
直截了当 了当:干脆;爽快。干脆爽快;不绕弯子。
漏洞百出 漏洞:不周密的地方;百出:形容出现次数很多。破漏的地方非常多。比喻说话、写文章或做事破绽很多。
旁征博引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一文不名 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
不费吹灰之力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学而不厌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作乱犯上 犯:冒犯。违抗尊长或朝廷,为悖逆或叛乱的行为。
偃旗息鼓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罪上加罪 指罪恶更为严重。
歌舞升平 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
将功折罪 将:拿;用;折:抵偿。用功劳来抵偿罪过。
之子于归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地大物博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天下第一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快人快语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说爽快话。
乐以忘忧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竹篮打水一场空 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
过甚其词 话说得太过分;与实际不相符。
赤胆忠心 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很忠诚;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也作“忠心赤胆”。
为虎作伥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