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ōngguò

以功补过



以功补过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用功劳来弥补过错。

出处《云笈七签》卷九十三:“追悔既往,洗心自新。虽失之于壮齿,冀收之于晚节。以功补过,过落而功全;以正易邪,邪忘而正在。”

例子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3卷:“以功补过,过落而功全;以正易邪,邪忘而正在。”


基础信息

拼音yǐ gōng bǔ guò

注音一ˇ ㄍㄨㄥ ㄅㄨˇ ㄍㄨㄛˋ

繁体以功補過

感情以功补过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将功补过、以功覆过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以功补过:一种宽容与自我修正的态度》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或事,他们犯了错误,却通过积极的行为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这种行为方式,恰好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以功补过”。这个成语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宽容与理解。 首先,“以功补过”出自《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及破赤眉,更始大司马朱鲔等上书劝进,光武以问冯异。异曰:‘臣闻以功补过,不吝赏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冯异在面对自己的错误时,并没有逃避责任,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贡献来弥补过失,从而赢得了他人的认可。 “以功补过”的字面意思是用功劳来补偿过错。它强调的是在犯错之后,通过实际行动来弥补损失,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或掩饰错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难免会犯错误,但重要的是如何对待这些错误。如果能够勇敢地承认错误,并且采取积极措施去改正,那么这种态度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而“以功补过”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处理方式,它要求我们在承认错误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付出,使自己变得更好,同时也获得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以功补过”也是一种宽容与理解的表现。它鼓励人们给予他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仅仅关注过去的错误。当我们能够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别人的错误时,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轻易放弃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总之,“以功补过”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成语,它教会我们在面对错误时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通过实际行动来弥补过失。同时,它也传递出一种宽容和理解的精神,让我们学会欣赏他人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我,还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环境。

以功补过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以功补过的意思解释、以功补过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老马识途 识:认得;途:路。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多才多艺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缘悭分浅 悭:欠缺。缘分欠缺。指与对方无缘相见
又红又专 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
昂首挺胸 昂:仰;抬起;挺胸:挺起胸膛。仰着头;挺起胸膛。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高步阔视 同“高视阔步”。
顿挫抑扬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惊心动魄 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野没遗贤 见“野无遗贤”。
促膝谈心 促:挨近;促膝:膝盖挨近膝盖。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亲密地交谈心里话。
闭关自守 守:防守。封闭关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来。也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神采奕奕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不翼而飞 翼:翅膀;不翼:没有翅膀。没有翅膀就飞走了。形容消息等流传迅速;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作“无翼而飞”。
色中饿鬼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指天誓日 指着苍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态度坚定或忠诚。
语短情长 语言简短,情意深长。
目不斜视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囚首垢面 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饱食暖衣 吃的饱;穿的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绘声绘影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有血有肉 有生命;有活力;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内容充实。
令人满意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
死不开口 至死也不说话。指缄口不言
进谗害贤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珍楼宝屋 珍奇的楼阁,华丽的房屋。指富丽豪华的建筑物。
牛刀小试 牛刀:宰牛的刀。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试验。比喻有大本领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