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读网成语词典一沐三捉发一沐三捉发的意思
sānzhuō

一沐三捉发



一沐三捉发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沐:洗头;捉:用手攥住。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基础信息

拼音yī mù sān zhuō fà

注音一 ㄇㄨˋ ㄙㄢ ㄓㄨㄛ ㄈㄚˋ

繁体一沐三捉發

感情一沐三捉发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一沐三渥发、一沐三握发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一沐三捉发:解读古人勤勉求学的精神》 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成语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不太常见的成语——“一沐三捉发”。这个成语虽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但它却深刻地揭示了古人勤奋好学、珍惜时间的精神风貌。 “一沐三捉发”出自《庄子·杂篇·渔父》,原文为:“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而涕下頥,闻孔子弦歌鼓琴之音,入耳而感动,遂登岸,舍其船,从弟子而入。见孔子方将弟子读书,乃大息叹曰:‘嗟乎!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修道术于杏坛之上,日诵万言,未及三年,吾犹以为病也。’孔子愀然曰:‘弟子何如?’渔父曰:‘汝非吾徒也。汝之志,不过欲求名耳。吾闻之,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今汝读书,不过欲求取功名而已,此非至人之道也。’” 在这段话中,“一沐三捉发”被用来形容周公姬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求贤若渴的态度。周公在洗头时,多次中断,抓紧时间去接见来访的贤士;吃饭时,也要停下,与来客交谈。这充分展示了他对于人才的珍视和尊重。 我们从中可以提炼出“一沐三捉发”的本义是指一个人在洗头或吃饭时,多次中断自己的活动,以礼待人,尤其是对待那些能为自己提供帮助的人。这一行为背后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不畏艰难、追求卓越的精神。而在现代语境下,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对待学习和工作时的态度——无论是在忙碌还是放松的时候,都不忘提升自己,时刻准备抓住每一个成长的机会。 因此,“一沐三捉发”不仅是对古人求贤若渴精神的一种赞美,更是对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面对学习和工作的一种启示。它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断充实自我,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沐三捉发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一沐三捉发的意思解释、一沐三捉发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分道扬镳 道:路;镳:马嚼子;借指为马;扬镳:驱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圆颅方趾 方脚圆头。指人类。
劳燕分飞 劳:伯劳;鸟名。伯劳和燕子分飞东西;比喻亲人或朋友别离。
晕头转向 晕:头脑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
堂堂一表 形容身材魁伟,相貌出众。
断断续续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辞简意足 简:简要;足:充实,完备。文词简要而内容充实。
鬼瞰其室 谓鬼神窥望显达富贵人家,将祸害其满盈之志。
快心满志 见“快心遂意”。
暴取豪夺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色中饿鬼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供不应求 供应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供:供应。
将寡兵微 寡:少;兵:士兵;微:衰败。兵少将少。形容兵力薄弱。
度己失期 估计己经误了期限。
室徒四壁 犹言室内空无一物。喻贫穷。
水中捞月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海水不可斗量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螓首蛾眉 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融会贯通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纵横天下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目无全牛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轻重缓急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形影相随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意料之外 没有想到的。
丰功伟绩 丰:多;伟:大;显赫。伟大的功勋和成就。
不问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华不再扬 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