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子析骸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易子而食,析骸而爨。极言天灾人祸所造成的惨状。
出处汉·应劭《风俗通·皇霸·五伯》:“易子析骸,厥祸亦巨。”
例子如或固守穷城,不识天命,必使覆巢破卵,易子析骸。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二
基础信息
拼音yì zǐ xī hái
注音一ˋ ㄗˇ ㄒ一 ㄏㄞˊ
感情易子析骸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析骸易子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易子析骸”:解读这一成语背后的深意》
在汉语的浩瀚海洋中,成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我们要深入探讨的成语是“易子析骸”。
**一、成语释义**
“易子析骸”,“易子”是指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人们之间交换孩子来吃;“析骸”则是指拆下死人的骨头来充饥。这是一个极为惨烈的成语,它描绘的是处于极度饥饿和绝境之中的人们被迫做出违背人伦道德、令人难以想象的行为。
**二、成语出处与历史背景**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北海靖王兴传》:“自春夏旱,秋谷未熟,民食果蓏,饿死者相望,疾病转逝,家至户到,百姓嗷然,室如悬磬。吏人募弗润于河,易子析骸而食。”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处于一种极度混乱和贫困的状态。自然灾害如干旱肆虐,导致庄稼颗粒无收,民众没有足够的食物来源,为了生存下去,竟然到了这种悲惨的地步。这反映了古代社会在遇到重大危机时,底层人民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是多么的艰难险阻。那时候生产力低下,一旦遭受天灾人祸,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民众只能在绝望中挣扎求生,从而出现这样惨绝人寰的现象。
**三、成语的深刻寓意**
1. **反映人类生存极限下的无奈**
- 这个成语让我们看到人类在面临生存极限时的无奈之举。当基本的生存需求——食物都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求生本能被激发出来。尽管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人伦道德,但这是在生命受到巨大威胁下的应激反应。它警示我们,一个社会如果不能保障民众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将会陷入多么可怕的境地。
2. **对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冲击**
- 在正常的社会秩序下,亲情、友情等伦理关系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易子析骸”的现象表明,在极端情况下,这些关系可能会被无情地撕裂。人们不再遵循传统的道德规范,而是为了活下去不惜牺牲一切。这也提醒我们,伦理道德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当物质匮乏到极点时,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就会遭受巨大的破坏。
3. **对统治者的警示意义**
- 对于古代的统治者来说,这个成语是一个沉重的警示。它反映出如果统治者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保障百姓的温饱,那么国家就可能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当民众生活得水深火热,甚至出现“易子析骸”这样可怕的事情时,统治者的威信将荡然无存,政权也会摇摇欲坠。所以,一个好的统治者应该以民为本,重视农业生产,储备粮食,预防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确保民众能够安居乐业。
**四、成语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我们仍然可以从“易子析骸”这个成语中汲取教训。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一些地区面临着粮食短缺等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国际援助,共同解决全球性的贫困和饥饿问题。同时,这个成语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体系,避免让任何人因为生存问题而陷入绝境,从而维护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总之,“易子析骸”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组合,它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哲理和警示意义,值得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细细品味,并从中获得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众多非一(意思解释)
- 骨肉离散(意思解释)
- 二八佳人(意思解释)
- 口快心直(意思解释)
- 简明扼要(意思解释)
- 仰屋著书(意思解释)
- 叫化子(意思解释)
-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意思解释)
- 铁面无私(意思解释)
- 十全大补(意思解释)
- 稳操胜券(意思解释)
- 不到黄河心不死(意思解释)
- 祸国误民(意思解释)
- 常年累月(意思解释)
- 有目共睹(意思解释)
- 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解释)
- 通俗易懂(意思解释)
-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意思解释)
- 升官发财(意思解释)
- 立竿见影(意思解释)
- 取之不尽(意思解释)
-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意思解释)
- 认贼作父(意思解释)
- 败德辱行(意思解释)
- 呼风唤雨(意思解释)
- 刚愎自用(意思解释)
- 足不出门(意思解释)
- 叫苦不迭(意思解释)
※ 易子析骸的意思解释、易子析骸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说东道西 | 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
一夕一朝 | 同“一朝一夕”。 |
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 | 比喻机会难得,机不可失。 |
心灰意冷 |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
刑期无刑 | 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
处实效功 | 处:办理。效:效验,效果。功:功绩,成效。处理事情从实际出发,讲究功效。 |
万无一失 | 指绝对不会出差错。万:形容很多;失:差错。 |
之死靡二 | 同“之死靡它”。 |
巧上加巧 | 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 |
正人君子 |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
妻儿老小 |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负担。 |
钿合金钗 | 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
兴高采烈 |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
歌舞升平 | 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
贤母良妻 | 见“贤妻良母”。 |
时不我待 |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
空话连篇 | 连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话,缺乏具体内容。 |
牵肠挂肚 |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
臭名昭著 | 名:名声;昭著:显著;明显。坏名声谁都知道。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
丰功伟绩 | 丰:多;伟:大;显赫。伟大的功勋和成就。 |
诸如此类 | 许多像这种类型的。指与上述同类的。诸:一些;许多;如:像。 |
寥寥无几 | 寥:稀少;很少;无几:没有几个。形容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
不问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穷愁潦倒 | 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形容贫寒困窘,愁苦失意的样子。亦作“羁愁潦倒”、“潦倒穷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