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ōugōngwàng

忧公忘私



忧公忘私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关心公益,不顾私利。

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例子宋·司马光《上体要疏》:“陛下苟能精选晓知钱谷、忧公忘私之人,以为三司使、副判官、诸路转运使,各使久于其任……何患财利之不丰哉!”


基础信息

拼音yōu gōng wàng sī

注音一ㄡ ㄍㄨㄥ ㄨㄤˋ ㄙ

繁体憂公忘私

感情忧公忘私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大公无私

反义词假公济私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忧公忘私:无私奉献的精神》 成语是中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浓缩了古代先贤的智慧与经验,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忧公忘私”这一成语,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生动的表现力,向我们展示了无私奉献、心系国家的精神风貌。 忧公忘私,字面理解就是为公共事务忧虑操劳而忘记了个人的利益。这个成语出自《汉书·贾谊传》,原文是:“故其忧深,则思远;思远,则事无遗策,行不危身;其忧浅,则思近;思近,则事有遗策,行或危身。”后人从中提炼出了“忧公忘私”这一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全身心投入工作,甚至牺牲个人利益的人。 忧公忘私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体现了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大局观。它要求我们在面对问题时,首先考虑的是集体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得失。这种精神在历史上有着诸多典范。例如,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他一生征战无数,多次立下赫赫战功,却始终不忘国家安危,即便被免职流放,仍心系国家,最终得以回归,再度为国效力。再如,唐朝名臣魏征,他直言进谏,不畏权贵,一心为国家社稷着想,即使因此遭到贬谪,也从未改变初衷。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正是忧公忘私精神的真实写照。 在现代社会,忧公忘私的精神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家,还是默默耕耘于教育岗位的教师,亦或是坚守在基层岗位上的公务员,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忧公忘私的精神。正是有了这样一群人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才得以不断进步和发展。 总之,忧公忘私是一种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践行的美德。它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与进步,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一颗忧公忘私的心,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忧公忘私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忧公忘私的意思解释、忧公忘私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一钱太守 比喻值得称赞的廉洁的官吏。或讥讽那些贪官污吏贪财。
一视同仁 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
空穴来风 穴:洞、孔;来:招致。有了空隙就会招致风吹来。比喻流言乘机传开来;或比喻消息或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来由。
掉以轻心 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
连编累牍 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春山如笑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庖丁解牛 庖丁:厨师。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唯物主义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折臂三公 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望而生畏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鸡胸龟背 凸胸驼背。
一鼻子灰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狭路相逢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三三两两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进谗害贤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生拉硬扯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文治武功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胜友如云 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皮笑肉不笑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美人迟暮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度德量力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计自己的能力。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念兹在兹 念:思念;记念;兹:此;这个。念念不忘某件事。
卑鄙龌龊 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热气腾腾 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气味相投 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无影无踪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叫苦不迭 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
虑周藻密 藻:辞藻,措辞。密:缜密。思路严谨,措词缜密。考虑周到,辞采细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