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恶未枭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元恶:首恶;枭:悬头示众。指首恶没有受到惩治。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
基础信息
拼音yuán è wèi xiāo
注音ㄩㄢˊ ㄜˋ ㄨㄟˋ ㄒ一ㄠ
感情元恶未枭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元恶未枭”:正义的呼唤与历史的回响》
在汉语的长河中,成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历史记忆。“元恶未枭”这一成语便是其中颇具深意的一颗。
**一、字面含义**
“元恶”,指的是首恶,即罪大恶极的首要分子。这里的“元”并非简单表示数量上的第一,而是强调其在整个作恶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是罪恶的源头与主导者。“枭”,本义为一种猛禽,在古代有一种残酷的刑罚叫“枭首”,即将人头砍下并悬挂在高处示众。所以“元恶未枭”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罪大恶极的首恶还没有被消灭或者受到应有的惩罚。
**二、语境与来源**
这个成语往往出现在描述正义尚未完全伸张,邪恶势力依然存在的情境之中。它可能来源于历史上诸多正义与邪恶较量的故事。在封建王朝时期,当权者的腐败、地方豪强的横行霸道等现象时有发生。那些贪官污吏、恶霸地主作为当地罪恶的根源,他们鱼肉百姓,无恶不作,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如官官相护、权力的制衡等,有时候这些“元恶”并没有得到及时且公正的惩处。比如在一些农民起义的背景故事里,起义军们常常会喊出类似“元恶未枭”的呼声,表达对压迫者的愤恨以及要将这些罪恶之源彻底铲除的决心。这也反映出普通民众对于公平正义的强烈渴望,希望看到那些犯下滔天罪行的人能够接受法律和道德的审判。
**三、情感色彩与价值取向**
“元恶未枭”蕴含着浓厚的情感色彩。一方面是对罪恶的谴责,人们无法容忍那些制造巨大灾难、伤害无辜生命的人逍遥法外。这种谴责不仅仅基于个人的恩怨,更是从整个社会公义的角度出发。另一方面,它也体现了一种积极的价值取向,那就是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尽管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元恶”可能暂时逃脱了惩罚,但人们始终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会被揭示,正义的力量会将其绳之以法。这就像黑暗中的灯塔,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激励着人们为了实现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而不断努力奋斗。
**四、现代社会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元恶未枭”的意义同样值得我们思考。虽然现代社会有着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来惩治犯罪,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复杂的、难以根除的罪恶现象。例如跨国犯罪组织、网络犯罪背后的操纵者等。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打击这些隐藏在暗处的“元恶”变得更加复杂和艰巨。这个成语提醒我们,正义的追求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同时,它也警示着人们要警惕罪恶的滋生,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团体,都应该坚守道德底线,积极弘扬正气,共同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总之,“元恶未枭”这个成语穿越历史的烟云,至今仍在人类追求正义的道路上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直言贾祸(意思解释)
- 绳之以法(意思解释)
- 俯拾即是(意思解释)
- 自我批评(意思解释)
- 晕头转向(意思解释)
- 掉以轻心(意思解释)
- 敷衍了事(意思解释)
- 千丝万缕(意思解释)
- 目眩心花(意思解释)
- 欺善怕恶(意思解释)
- 钻木取火(意思解释)
- 一鼓作气(意思解释)
- 春去冬来(意思解释)
- 时不我待(意思解释)
- 当头棒喝(意思解释)
- 壮心不已(意思解释)
- 悲不自胜(意思解释)
- 昏聩无能(意思解释)
- 家常便饭(意思解释)
- 面如土色(意思解释)
- 搬弄是非(意思解释)
- 力屈道穷(意思解释)
- 西学东渐(意思解释)
- 为所欲为(意思解释)
- 报雠雪恨(意思解释)
- 岂有此理(意思解释)
- 彼此彼此(意思解释)
- 蛮不讲理(意思解释)
※ 元恶未枭的意思解释、元恶未枭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炉火纯青 | 纯:纯粹;青:蓝色的;纯青:炉火的温度达到最高点。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焰从红色转成纯青色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功夫造诣已达到了精湛、纯熟、完美的地步。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 |
恶衣恶食 |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
秣马厉兵 |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
来踪去迹 | 踪、迹:脚印。来去的踪迹;指人、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大树将军 | 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
不费吹灰之力 |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
角巾素服 | |
海底捞月 |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
扶摇直上 |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 |
偶一为之 | 偶:偶尔;偶然;为:做;干;之:代词;代某件事。偶尔做一回。 |
阳春白雪 |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徒:空;羡:羡慕。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 |
叫苦连天 | 一声接一声地诉苦。 |
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计自己的能力。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立竿见影 |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见功效。 |
勤学苦练 |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
顾景惭形 |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踵武前贤 | 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
雷大雨小 | 比喻说得多,做得少,声势很大,实效很小。 |
细水长流 | 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
背乡离井 |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
当头棒喝 |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霜露之悲 |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
虑周藻密 | 藻:辞藻,措辞。密:缜密。思路严谨,措词缜密。考虑周到,辞采细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