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ànshēngzài

怨声载路



怨声载路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怨恨之声充满道路。形容不满情绪十分普遍。

出处《旧唐书·张廷珪传》:“州县征输,星火逼迫,或谋计靡所,或鬻卖以充,怨声载路,私气未洽。”


基础信息

拼音yuàn shēng zài lù

注音ㄩㄢˋ ㄕㄥ ㄗㄞˋ ㄌㄨˋ

感情怨声载路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极为不满。

近义词怨声载道、怨声盈路、载道怨声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中华文化的丰富语汇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成语,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场景和思想观念,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相对不太常见的成语——“怨声载路”,看看它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 成语的字面含义 首先,“怨声载路”中的“怨声”指的是人们的抱怨或不满的声音。“载路”则意味着充满了道路。因此,从字面上理解,“怨声载路”就是形容道路上到处都是人们的抱怨之声,形象地表达了人们普遍不满的情绪。 ### 成语的出处与典故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后汉书·刘陶传》。刘陶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他曾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提到当时的社会状况:“今京师讴吟之音,则布满道路;怨声载路,内外离心。”这里,刘陶用“怨声载路”来形容当时百姓对政府政策的不满情绪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通过这一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矛盾的尖锐性和民众情绪的激烈。 ### 成语的现代意义 尽管“怨声载路”这个成语反映的是古代社会的现象,但其核心意义——即社会不满情绪的广泛传播,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在现代社会中,当某个政策、措施或者事件引起了公众广泛的不满时,我们也可以借用“怨声载路”来形容这种情形。这不仅提醒我们在制定政策时需要更加关注民生,同时也在告诫领导者应当倾听民意,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决策,以减少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稳定。 ### 结语 综上所述,“怨声载路”虽然只是一个简短的成语,但它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却是深远的。通过学习这样的成语,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各种现象,还能从中汲取教训,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希望每位读者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这些充满智慧的语言符号,让它们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理解社会的重要工具。

怨声载路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怨声载路的意思解释、怨声载路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经邦论道 指治理国家,谈论治国之道。比喻位居高层
门当户对 门、户: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当:相称;对:合适;对等。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适宜通婚结亲。现泛指人与人的身份相等;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
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富:有钱;贵:地位高;淫:惑乱;威武:武力。指不因有钱有势而惑乱,不因武力或权势而胁迫屈服。
裾马襟牛 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亦作“襟裾马牛”。
志满意得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尾生之信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胆寒发竖 形容恐怖之极。
节哀顺变 抑制哀伤,顺应变故。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
绊脚石 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鬼头鬼脑 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黑不溜秋 形容黑得很难看。
冲锋陷阵 陷阵:攻破;深入敌阵。冲向敌人的防线;攻破敌人的阵地。形容作战英勇。
道山学海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将夺固与 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
错落有致 致:别致;有情趣;错落:参差交错;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依样画葫芦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短寿促命 短命早死,要命。
男大当婚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亲成家。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坐怀不乱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霜露之悲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望尘靡及 见“望尘莫及”。
连车平斗 形容冗员很多。
乱作一团 混杂在一起,形容极为混乱。
善自为谋 善于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办法。
牛星织女 即牛郎织女。
死胡同 指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胡同。比喻绝境、绝路。